组合式同相供电继电保护方案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同相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继电保护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组合式同相供电 | 第17-30页 |
2.1 现行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2.2 原有同相供电技术 | 第17-19页 |
2.2.1 基于对称补偿技术同相供电 | 第17-18页 |
2.2.2 基于潮流控制器的同相供电技术 | 第18-19页 |
2.3 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 | 第19-22页 |
2.3.1 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 | 第19-20页 |
2.3.2 单三相组合式同相供电 | 第20-21页 |
2.3.3 组合式同相供电优点 | 第21-22页 |
2.4 平衡变换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2.4.1 平衡变换装置基本结构 | 第22-23页 |
2.4.2 平衡变换装置补偿电流检测与控制 | 第23-25页 |
2.5 平衡变换效果仿真 | 第25-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组合式同相供电保护配置 | 第30-57页 |
3.1 牵引变压器保护配置 | 第30-37页 |
3.1.1 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3.1.2 励磁涌流判别方法 | 第31-34页 |
3.1.3 比率特性差动保护 | 第34-35页 |
3.1.4 其他配套变压器保护 | 第35-37页 |
3.2 平衡变换装置保护配置 | 第37-46页 |
3.2.1 高压匹配变压器保护 | 第37页 |
3.2.2 牵引匹配变压器保护 | 第37-38页 |
3.2.3 交直交变流器保护 | 第38-42页 |
3.2.4 有功功率差动保护 | 第42-45页 |
3.2.5 补偿母线保护 | 第45页 |
3.2.6 外部故障对平衡变换装置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牵引变电所保护的相互配合 | 第46-47页 |
3.4 组合式同相供电牵引设备备投方案 | 第47-51页 |
3.4.1 组合式同相牵引设备备用方式 | 第47-50页 |
3.4.2 备投方案 | 第50-51页 |
3.5 构建组合式同相供电智能变电站设想 | 第51-54页 |
3.5.1 智能变电站概述 | 第51-52页 |
3.5.2 组合式同相供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 | 第52-54页 |
3.6 馈线保护动作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组合式同相供电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7-70页 |
4.1 牵引变压器故障仿真 | 第57-58页 |
4.2 牵引负荷变化对平衡变换装置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1 负荷空载仿真 | 第58-59页 |
4.2.2 牵引负荷突增仿真 | 第59页 |
4.3 功率差动保护仿真 | 第59-68页 |
4.3.1 正常运行 | 第60-61页 |
4.3.2 直流侧电容断路故障 | 第61-62页 |
4.3.3 直流侧电容短路故障 | 第62-63页 |
4.3.4 网侧端口L外侧故障 | 第63页 |
4.3.5 负荷侧端口L外侧故障 | 第63-64页 |
4.3.6 高压匹配变压器高压侧故障 | 第64-65页 |
4.3.7 牵引匹配变压器高压侧故障 | 第65-66页 |
4.3.8 外部牵引网故障 | 第66-67页 |
4.3.9 功率差动保护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1 组合式同相供电保护方案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