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论勒克莱齐奥的“逃”与“寻”--勒氏流浪书写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0 绪论第10-23页
    0.1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20页
        0.1.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0.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0页
    0.2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1页
        0.2.1 研究内容第20页
        0.2.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0.3 论文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21-23页
        0.3.1 可行性第21页
        0.3.2 创新性第21-23页
第一章 “逃”:逃离,永远在逃离第23-42页
    1.1 “逃”什么?第23-31页
        1.1.1 战争与殖民第23-26页
        1.1.2 物质化危机第26-30页
        1.1.3 无法定位的身份第30-31页
    1.2 谁在“逃”?第31-42页
        1.2.1 边缘化的人第32-38页
        1.2.2 自然化的人第38-39页
        1.2.3 疑似精神病患者第39-42页
第二章 “寻”:上下而求索第42-50页
    2.1 回归家园第42-43页
    2.2 追求自我和自由第43-46页
    2.3 寻找“别处”:古老的土地和家族的记忆第46-50页
第三章 永生的火焰:寻找中的希望第50-60页
    3.1 乌托邦的构建第50-52页
    3.2 充满憧憬的流浪第52-58页
        3.2.1 宗教给予的信仰第52-53页
        3.2.2 情感提供的庇护第53-55页
        3.2.3 生命闪耀的光芒第55-56页
        3.2.4 记忆遗留的温存第56-57页
        3.2.5 音乐和诗歌浸漫的沉醉第57-58页
    3.3 西绪福斯式情怀第58-60页
第四章 结语:勒克莱齐奥流浪书写的理想性第60-67页
    4.1 西方文学的流浪情结第60-62页
    4.2 没有终点的流浪第62-65页
        4.2.1 回不去的故乡第62-63页
        4.2.2 到不了的理想国第63-65页
    4.3 在“逃”与“寻”中构筑理想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本人翻译的外文文献第74-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洁晚近小说创作特征
下一篇:必然的堕落—原型批评视角下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悲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