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23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8-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第一章 院系治理视域下的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基本范畴 | 第23-38页 |
第一节 院系治理中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理念渊源 | 第23-26页 |
一、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理论 | 第23-24页 |
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 第24-25页 |
三、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权力距离理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院系治理的逻辑起点:教学 | 第26-30页 |
一、教学权力回归院系是高校权力重心下移的重点 | 第26-28页 |
二、实现教师的教学权从私权利走向公权力的题中之义 | 第28-29页 |
三、学科交融背景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院系治理的价值取向:以学术为本 | 第30-33页 |
一、彰显学术性是院系运行从管理到治理的结构转型 | 第30-31页 |
二、参与互动性是教师研修组织变革的发展逻辑 | 第31-32页 |
三、思维碰撞性是学生参与教学相长的美感要求 | 第32-33页 |
第四节 院系治理下的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内涵 | 第33-37页 |
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 第33-34页 |
二、以学术治理为特点 | 第34-36页 |
三、以构建学术社群为形式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现状剖析 | 第38-52页 |
第一节 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客观存在 | 第38-44页 |
一、院系对教学学术活动的制度需要 | 第38-39页 |
二、教师对教学学术活动的意愿支持 | 第39-41页 |
三、学生对教学学术活动的实际诉求 | 第41-44页 |
第二节 教学学术共同体的运行困境 | 第44-51页 |
一、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困境图景 | 第44-47页 |
二、教学学术共同体的运行困境原因分析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院系治理视域下的教学学术共同体建构的策略选择 | 第52-68页 |
第一节 重构权力结构与评估体系 | 第52-58页 |
一、重塑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 | 第52-55页 |
二、改善治理评估体系 | 第55-58页 |
第二节 确认教学的学术性地位 | 第58-61页 |
一、政策上确认教学的学术身份 | 第58-60页 |
二、过程中侧重教学的学术输入 | 第60-61页 |
第三节 改革教师资助与晋升制度 | 第61-63页 |
一、以资源供给引导教师从事教学学术 | 第61-62页 |
二、以晋升标准推动教学与学术对话共识 | 第62-63页 |
第四节 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能力边界 | 第63-67页 |
一、营造学生参与建构的文化氛围 | 第63-64页 |
二、提高学生参与建构的行为能力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