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聚丙烯腈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多孔碳材料的概述第11-12页
    1.2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2-14页
        1.2.1 水热碳化法第12页
        1.2.2 模板法第12-13页
        1.2.3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第13页
        1.2.4 乳液聚合法第13-14页
        1.2.5 改进Stober法第14页
    1.3 多孔碳材料的应用第14-16页
        1.3.1 储能领域第14-16页
        1.3.2 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第16页
        1.3.3 吸附领域第16页
        1.3.4 生物医药领域第16页
    1.4 氮掺杂碳材料第16-18页
        1.4.1 氮掺杂碳材料的性质第17页
        1.4.2 氮掺杂碳材料的合成第17-18页
    1.5 聚丙烯腈的制备及改性第18-19页
        1.5.1 聚丙烯腈的制备第18页
        1.5.2 细乳液聚合第18-19页
        1.5.3 聚丙烯腈的胺改性第19页
    1.6 展望第19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9-21页
        1.7.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1.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氮掺杂纳米多孔碳球的制备与表征第21-32页
    2.1 前言第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4页
        2.2.1 实验试剂第21-22页
        2.2.2 实验仪器第22页
        2.2.3 合成部分第22-23页
        2.2.4 测试与表征第23-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2.3.1 NPCS的制备示意图第24-25页
        2.3.2 PAN@PMPS复合微球的形貌及影响因素第25-28页
        2.3.3 NPCS的表征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氮掺杂纳米多孔碳球的铜离子吸附性能研究第32-42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3.2.1 试剂与设备第32-33页
        3.2.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3.3.1 pH值的影响第34页
        3.3.2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34-35页
        3.3.3 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5-36页
        3.3.4 吸附等温线第36-37页
        3.3.5 吸附动力学第37-39页
        3.3.6 吸附热力学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高比表面积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第42-51页
    4.1 前言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5页
        4.2.1 实验试剂第42-44页
        4.2.2 实验仪器第44页
        4.2.3 合成部分第44-45页
        4.2.4 测试与表征第4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4.3.1 NPC的表征第45-48页
        4.3.2 吸附性能第48-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胺改性PAN微球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研究第51-65页
    5.1 前言第51页
    5.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5.2.1 实验药品、设备第51-53页
        5.2.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5.3.1 PAN微球的改性反应方程式第54页
        5.3.2 APAN的表征第54-56页
        5.3.3 Cu~(2+)吸附结果第56-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Sb3化合物的制备及改善其热电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Cu-Ni-Sn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