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观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6页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15-16页
        (一)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二)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渊源第16-23页
    第一节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第16-18页
        (一) 苏格拉底的幸福观第16页
        (二) 柏拉图的幸福观第16-17页
        (三)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第17页
        (四) 康德的幸福观第17-18页
        (五)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影响第18页
    第二节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第18-20页
        (一) 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观第18-19页
        (二) 伊壁鸠鲁的幸福观第19页
        (三) 霍尔巴赫的幸福观第19页
        (四) 费尔巴哈的幸福观第19-20页
        (五)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影响第20页
    第三节 中世纪基督教的幸福观第20-23页
        (一) 奥古斯丁的幸福观第21页
        (二) 托马斯·阿奎那的幸福观第21-22页
        (三) 马里坦的幸福观第22页
        (四) 中世纪基督教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影响第22-23页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第23-31页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萌芽与发展第23-27页
        (一)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幸福思想的萌芽第23-24页
        (二) 《博士论文》--自由与幸福的关系第24-25页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的现实幸福第25页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类本质的回归与幸福的实现第25-27页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确立第27-29页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27-28页
        (二) 《共产党宣言》--人类幸福的自由王国第28-29页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深化第29-31页
        (一)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消除异化与实现幸福第29页
        (二) 《哥达纲领批判》--实现人类幸福的途径第29-31页
第三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第31-43页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基本理念第31-34页
        (一) 幸福的基本内涵第31-33页
        (二) 幸福的基本特征第33-34页
        (三) 幸福的基本价值第34页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逻辑架构第34-39页
        (一) 幸福的主体:现实的人第34-36页
        (二) 幸福的根基:现实世界第36-37页
        (三) 幸福的真谛:人的自由和解放第37-38页
        (四) 幸福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第38-39页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基本特征第39-43页
        (一) 揭示了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第39-40页
        (二) 揭示了幸福是劳动奉献与生活享受的辩证统一第40-41页
        (三) 揭示了幸福是物质满足与精神需求的辩证统一第41-42页
        (四) 揭示了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第42-43页
第四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观照第43-50页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理论观照第43-46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理论构建第43-45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发展第45-46页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实践观照第46-50页
        (一) 当代中国人的不良幸福观第47-48页
        (二) 马克思幸福观指导个人实现幸福生活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象视阈下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研究
下一篇: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