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水象视阈下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理论、方法及思路第11-16页
    三、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概述第16-21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水之哲学意蕴的生发第21-42页
    一、早期人类思维、观念形成的基本路径与因素第21-29页
    二、中国古代早期的水崇拜意识第29-35页
    三、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水本源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35-42页
第三章 水为本喻:水象与人格意蕴的开掘第42-58页
    一、《周易》与取象思维第42-46页
    二、水与水象的运用第46-53页
    三、先秦诸子之水与人格思想概述第53-58页
第四章 由水而感:孔子对理想人格的初步探索第58-66页
    一、知者乐水:守常明变的行事法则第58-60页
    二、以水比德:由凡入圣的仁民情怀第60-61页
    三、乘桴于海:进退自如的人生慨叹第61-62页
    四、沂水情趣:回归内心的生活本真第62-66页
第五章 水本就下:孟子理想人格观的先天生成第66-76页
    一、本善如流:人性之善的自然生发与扩充第66-70页
    二、源泉混混:从本源意义看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第70-72页
    三、泽披万物:理想人格境界由善到神的自我推进第72-76页
第六章 振衣弹冠:荀子理想人格观的后天培育第76-83页
    一、槃水之喻:恶之本然下的人格塑造第76-80页
    二、原清流清:遵循内外兼修的人格设定第80-81页
    三、水中而正:把握张弛有序的生命节律第81-83页
第七章 先秦儒家水喻人格论的当代价值第83-98页
    一、观水以养气:生生不息的立身之本第83-86页
    二、濯水以洁身:涤荡心灵的修己之方第86-88页
    三、治水以循道:同归于善的达人之法第88-92页
    四、缘水以润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92-98页
第八章 结语第98-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附录第11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君书》强国思想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