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识别区制度初探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防空识别区概述 | 第12-23页 |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的定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地区)实践 | 第14-18页 |
一、美国 | 第14-15页 |
二、加拿大 | 第15-16页 |
三、法国 | 第16-17页 |
四、亚洲国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防空识别区的发展动力与阻力 | 第18-23页 |
一、发展动力:维护国家安全 | 第18-20页 |
二、发展阻力: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双重考量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依据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国际公约 | 第23-28页 |
一、航空法中的相关规则 | 第23-25页 |
二、海洋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25-27页 |
三、国际法中的自卫权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国际习惯 | 第28-31页 |
一、普遍性和一致性 | 第29页 |
二、法律确信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防空识别区的性质与特点 | 第31-35页 |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的性质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防空识别区的特点 | 第32-35页 |
一、剩余性 | 第33页 |
二、技术性 | 第33-34页 |
三、辅助性 | 第34页 |
四、沿海性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防空识别区的适用与实施 | 第35-42页 |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的划设范围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防空识别区的适用对象 | 第36-40页 |
一、国家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 | 第36-38页 |
二、无论是否飞临沿海国 | 第38-40页 |
第三节 防空识别区的实施程序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防空识别区的建设 | 第42-50页 |
第一节 东海防空识别区 | 第42-47页 |
一、各国反映与我国应对措施 | 第42-44页 |
二、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意义 | 第44-46页 |
三、国际民航的争端解决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南海防空识别区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启示与展望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