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1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6-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8-1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3.1 主要研究问题 | 第21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4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1.4.1 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1.4.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5-28页 |
1.5 研究创新处 | 第28-29页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40页 |
1.6.1 高管腐败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34页 |
1.6.2 控制权与控制权回报的概念界定 | 第34-38页 |
1.6.3 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 第38-39页 |
1.6.4 行政干预的概念界定 | 第39-40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 | 第41-63页 |
2.1 关于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的文献研究 | 第41-54页 |
2.1.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 第43-49页 |
2.1.2 基于寻租理论的研究 | 第49-50页 |
2.1.3 基于制度环境的研究 | 第50-52页 |
2.1.4 文献述评 | 第52-54页 |
2.2 关于控制权对企业家激励的文献研究 | 第54-57页 |
2.2.1 控制权的正向激励 | 第54-55页 |
2.2.2 控制权的负向激励 | 第55-56页 |
2.2.3 文献述评 | 第56-57页 |
2.3 关于企业家精神制度驱动因素的文献研究与述评 | 第57-60页 |
2.4 文献总评与研究启示 | 第60-6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3章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产生的制度背景与形成机理 | 第63-73页 |
3.1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形成的制度背景 | 第63-68页 |
3.1.1 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高管控制权开始形成 | 第63-65页 |
3.1.2 国企股份制改革,内部人控制问题出现 | 第65-66页 |
3.1.3 国资委成立,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凸显 | 第66-68页 |
3.2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的形成和强化机理 | 第68-72页 |
3.2.1 产权虚置的先天缺陷 | 第68-69页 |
3.2.2 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 第69-70页 |
3.2.3 集权型管理文化 | 第70-71页 |
3.2.4 高管积累了丰厚社会资本 | 第71-7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国有企业控制权回报下的企业家激励悖论 | 第73-93页 |
4.1 国有企业企业家的角色异化 | 第73-78页 |
4.1.1 制度变迁下企业家成长的演化 | 第73-75页 |
4.1.2 企业家角色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 第75-78页 |
4.2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回报机制的扭曲机理 | 第78-92页 |
4.2.1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回报机制的特征 | 第78-82页 |
4.2.2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回报的经济学效用分析 | 第82-88页 |
4.2.3 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回报机制扭曲的表现 | 第88-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93-107页 |
5.1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93-100页 |
5.1.1 模型构建 | 第93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93-100页 |
5.2 数据来源及模型设计 | 第100-105页 |
5.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100-101页 |
5.2.2 变量设计与说明 | 第101-105页 |
5.3 模型设计 | 第105-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07-126页 |
6.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107-109页 |
6.2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第109-111页 |
6.3 回归分析 | 第111-115页 |
6.4 进一步回归分析 | 第115-120页 |
6.5 稳健性检验 | 第120-12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7章 政策建议 | 第126-132页 |
7.1 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建设 | 第126-127页 |
7.2 建立能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公司治理机制 | 第127-128页 |
7.3 对国有企业高管进行分类治理和监管 | 第128-129页 |
7.4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制衡机制 | 第129-130页 |
7.5 建立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追责机制 | 第130-131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8章 结论、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8.1 结论 | 第132-133页 |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33-134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作者简介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