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功能性状变异规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8-14页
    1.1 生物入侵的研究背景第8页
    1.2 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第8-9页
    1.3 根系功能性状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4 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5 根、茎、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第11-12页
    1.6 外来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第2章 试验设计第14-2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4页
    2.2 叶片相关结构功能性状的测定第14-16页
        2.2.1 叶厚度的测定第14页
        2.2.2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的测定第14页
        2.2.3 叶片气孔数据的测定第14-15页
        2.2.4 小花山桃草叶片叶脉的处理方法第15页
        2.2.5 叶脉网络功能性状的定义及测定第15-16页
    2.3 根系的测定及方法第16-19页
        2.3.1 根系的挖掘方法第16-17页
        2.3.2 根系构型的定义及测定第17-19页
    2.4 碳、氮、磷元素含量的测定第19-20页
        2.4.1 磷元素含量测定第19页
        2.4.2 碳、氮元素的测定第19-20页
    2.5 数据处理第20页
    2.6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0-22页
第3章 不同时期小花山桃草功能性状变异规律第22-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2-33页
        3.2.1 不同时期叶片结构功能性状的差异第22-24页
        3.2.2 不同时期根系拓扑结构参数的差异第24-25页
        3.2.3 不同时期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的差异第25-26页
        3.2.4 不同时期根系总分支率及逐级分支率的差异第26页
        3.2.5 不同时期碳氮元素含量的差异第26-28页
        3.2.6 不同时期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差异第28-33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3-36页
第4章 不同生境下小花山桃草功能性状变异规律第36-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6-52页
        4.2.1 不同生境下叶片相关结构功能性状的差异第36-38页
        4.2.2 不同生境下根系拓扑结构的差异第38-39页
        4.2.3 不同生境下根密度及根系连接长度的差异第39-40页
        4.2.4 不同生境下根系分支率的差异第40页
        4.2.5 不同生境碳氮磷元素含量的差异第40-41页
        4.2.6 不同生境下根、茎、叶之间的碳氮磷元素含量的差异第41-42页
        4.2.7 不同生境下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差异第42-52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52-54页
第5章 结论第54-56页
    5.1 小花山桃草适应策略第54-55页
    5.2 本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55页
    5.3 小花山桃草防治建议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长素与乙烯响应拟南芥不同环境温度调控的根生长
下一篇:番茄类胡萝卜素ε-羟化酶基因(SlLUT1)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