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概况 | 第12-17页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3 虚拟仪器技术概况 | 第17-21页 |
1.3.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1.3.2 虚拟仪器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3-37页 |
2.1 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3-28页 |
2.1.1 NI PCI-6513 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 第24-25页 |
2.1.2 NI SCB-100 接线盒 | 第25页 |
2.1.3 电磁阀 | 第25-27页 |
2.1.4 电缆 | 第27页 |
2.1.5 电源适配器 | 第27页 |
2.1.6 计算机 | 第27-28页 |
2.2 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28-36页 |
2.2.1 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 概述 | 第28-30页 |
2.2.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30页 |
2.2.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第30-36页 |
2.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微流控芯片控制系统应用于微泵、微阀的性能测定 | 第37-44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3.2 试验原理 | 第37-38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3.3.1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 第38-39页 |
3.3.2 LabVIEW 程序的编写 | 第39-40页 |
3.3.3 试验前期准备 | 第40页 |
3.3.4 气动微泵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3.4.1 气体工作压力对微泵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3.4.2 气路切换频率对微泵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3 微阀驱动顺序对微泵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化控制 | 第44-49页 |
4.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4.2.1 微流控芯片制备 | 第45页 |
4.2.2 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控制系统 | 第45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4.3.1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45页 |
4.3.2 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控制 | 第45-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细胞捕获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化控制 | 第49-54页 |
5.1 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5.2.1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及制备 | 第49页 |
5.2.2 细胞捕获控制系统 | 第49-51页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5.3.1 芯片的设计及制备 | 第51-52页 |
5.3.2 细胞捕获系统的控制 | 第52-53页 |
5.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细胞捕获试验 | 第54-62页 |
6.1 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6.2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6.2.1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及制备 | 第54页 |
6.2.2 细胞捕获控制系统 | 第54页 |
6.2.3 细胞培养 | 第54-55页 |
6.2.4 细胞凝集素浓度筛选 | 第55页 |
6.2.5 细胞捕获试验 | 第55页 |
6.2.6 抗肿瘤药物试验 | 第55页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6.3.1 芯片的设计及制备 | 第55页 |
6.3.2 细胞捕获系统的控制 | 第55页 |
6.3.3 凝集素浓度筛选及细胞捕获 | 第55-58页 |
6.3.4 细胞药物试验 | 第58-61页 |
6.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缩略词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