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应用植物学(经济植物学)论文--油脂、油料用野生植物论文

不同碳源及培养方法对栅藻生产油脂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生物柴油概述第12-13页
        1.1.1 生物柴油优点第12页
        1.1.2 生物柴油的原料第12-13页
    1.2 微生物油脂概述第13-15页
        1.2.1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1.2.2 微生物油脂合成途径代谢调控第14-15页
    1.3 产油微藻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1 培养微藻合成油脂的优点第15页
        1.3.2 产油微藻的种类第15页
        1.3.3 影响微藻生长和油脂合成的因素第15-17页
        1.3.4 产油微藻的培养方式第17-18页
        1.3.5 栅藻简介第18页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工作内容第18-20页
        1.4.1 选题依据及创新之处第18-19页
        1.4.2 工作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2.1. 菌种第20页
    2.2 培养基第20-21页
        2.2.1 栅藻培养基第20页
        2.2.2 粘红酵母培养基第20-21页
        2.2.3 栅藻和粘红酵母混合培养的培养基第21页
    2.3 培养方法第21-24页
        2.3.1 栅藻的培养方法第21-23页
        2.3.2 粘红酵母的培养方法第23页
        2.3.3 栅藻和粘红酵母混合培养的方法第23-24页
    2.4 分析方法第24-28页
        2.4.1 生物量的测定第24-26页
        2.4.2 叶绿素的测定第26页
        2.4.3 残糖浓度的测定第26页
        2.4.4 油脂的提取及测定第26页
        2.4.5 COD的测定第26-27页
        2.4.6 油脂成分分析方法第27-28页
        2.4.7 尾气中CO_2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5 试剂及仪器第28-30页
        2.5.1 实验试剂第28页
        2.5.2 实验仪器第28-30页
第三章 快速测定油脂含量的方法第30-3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尼罗红染色第30-31页
    3.3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油脂含量第31-33页
        3.3.1 实验原理第31页
        3.3.2 实验条件第31-32页
        3.3.3 实验步骤第32页
        3.3.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2-33页
    3.4 流式细胞仪高通量快速筛选高产菌株的方法第33-34页
    3.5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镁离子及无机碳氮源对栅藻自养生长及产油的影响第36-48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栅藻自养的生长曲线第36-37页
    4.3 镁离子浓度对栅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第37-40页
    4.4 硫酸铵对栅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第40-42页
    4.5 NaHCO_3浓度对栅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第42-44页
    4.6 CO_2对栅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第44-47页
    4.7 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栅藻和粘红酵母的混合培养第48-62页
    5.1 引言第48页
    5.2 栅藻和粘红酵母混合培养初试第48-51页
        5.2.1 混合培养的接种比例及通气率对生物量的影响第48-49页
        5.2.2 混合培养对油脂产量的影响第49-50页
        5.2.3 混合培养的微生物生长趋势第50-51页
    5.3 混合培养的油脂成分分析第51页
    5.4 混合培养机理的初步研究第51-53页
    5.5 混合培养基的优化第53-55页
    5.6 5L搅拌罐发酵培养第55-57页
    5.7 碳氮比对混合培养生物量和产油的影响第57-59页
    5.8 小结第59-62页
第六章 栅藻的葡萄糖培养、兼养及淀粉废水培养第62-70页
    6.1 引言第62页
    6.2 葡萄糖浓度对栅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第62-64页
    6.3 葡萄糖与CO_2共同作用对栅藻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第64-66页
    6.4 淀粉废水培养栅藻的初试第66-68页
    6.5 小结第68-70页
第七章 结论第70-72页
第八章 问题与建议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1 实验试剂列表第78-79页
附录2 实验仪器列表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4-85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海域使用适宜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辛硫磷在鲫鱼体内分布及对鱼体AChE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