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叶片低丰度蛋白质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 小麦条锈病概况第10-12页
        1.1 小麦条锈病对国内外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0-11页
        1.2 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第11-12页
    2 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第12-13页
        2.1 小麦条锈病细胞学研究第12页
        2.2 小麦条锈病组织病理学研究第12页
        2.3 小麦与条锈菌识别物质研究第12-13页
    3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发展第13-16页
        3.1 蛋白质组学概况第13页
        3.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方法第13-16页
    4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互作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第16页
    5 小麦条锈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16-17页
    6 立题依据第17-19页
第二章 联用色谱与双向电泳建立高效的小麦叶片低丰度蛋白分离分析系统第19-33页
    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第19-20页
        1.1 实验材料的培育第19页
        1.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19-20页
    2 实验方法第20-26页
        2.1 叶片蛋白的提取第20页
        2.2 蛋白定量第20-21页
        2.3 阴离子交换层析第21页
        2.4 SDS-PAGE分析第21-23页
        2.5 2-DE分析第23-26页
        2.6 胶内酶切第26页
        2.7 质谱鉴定第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3.1 小麦叶片蛋白样品的制备第26-27页
        3.2 色谱分离结果第27-29页
        3.3 双向电泳结果第29-30页
        3.4 质谱鉴定结果第30-32页
    4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小麦条锈病低丰度蛋白差异表达分析第33-50页
    1 材料的培育第33页
        1.1 小麦品种第33页
        1.2 小麦条锈病菌种第33页
        1.3 小麦条锈菌的侵染第33页
        1.4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2.1 小麦叶片蛋白的提取第33-34页
    3 结果和分析第34-47页
        3.1 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第34-35页
        3.2 液相色谱及SDS-PAGE分离结果第35-36页
        3.3 双向电泳结果第36-38页
        3.4 差异表达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结果第38-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致谢第57-58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现代家居中的陶瓷艺术
下一篇:区域能力结构评价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