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旅游业发展迅速 | 第12-13页 |
1.1.2 旅游产业与公路交通融合发展 | 第13-15页 |
1.1.3 旅游公路网路体系亟待完善 | 第15-17页 |
1.2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来源 | 第17-18页 |
1.2.1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2.2 选题来源 | 第18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9-26页 |
1.4.1 公路网布局理论与方法 | 第19-21页 |
1.4.2 旅游公路体系 | 第21-25页 |
1.4.3 旅游公路规划 | 第25-26页 |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6-3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旅游公路概念及特征分析 | 第30-42页 |
2.1 旅游公路 | 第30-35页 |
2.1.1 旅游公路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 第30-32页 |
2.1.2 旅游公路的作用 | 第32-33页 |
2.1.3 我国常见的几种旅游公路 | 第33-35页 |
2.2 旅游公路功能划分 | 第35-37页 |
2.3 旅游公路网 | 第37-40页 |
2.3.1 旅游公路网的概念 | 第37页 |
2.3.2 旅游公路网与普通公路网的区别 | 第37-39页 |
2.3.3 旅游公路网规划 | 第39页 |
2.3.4 旅游公路网规划与公路网规划的联系与区别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旅游公路网与旅游资源耦合关联度分析 | 第42-59页 |
3.1 耦合概念 | 第42-43页 |
3.2 旅游公路网系统与旅游资源系统的耦合机理 | 第43-46页 |
3.2.1 耦合机理 | 第43-45页 |
3.2.2 耦合机制 | 第45-46页 |
3.3 耦合度与关联度模型 | 第46-54页 |
3.3.1 耦合度指标体系 | 第46-51页 |
3.3.2 耦合关联度模型 | 第51-54页 |
3.4 耦合关联度分析 | 第54-57页 |
3.4.1 耦合机制分析 | 第54页 |
3.4.2 耦合度分析 | 第54-55页 |
3.4.3 耦合发展效应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基于旅游资源价值的旅游公路网分层布局方法 | 第59-81页 |
4.1 旅游公路网布局思路 | 第59-60页 |
4.2 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节点层次划分 | 第60-74页 |
4.2.1 节点层次划分的思路 | 第61-62页 |
4.2.2 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 第62-64页 |
4.2.3 基于耦合发展效应的旅游资源评价 | 第64-73页 |
4.2.4 旅游资源层次划分 | 第73-74页 |
4.3 路线重要度计算 | 第74-75页 |
4.3.1 路段重要度计算 | 第74-75页 |
4.3.2 路线重要度计算 | 第75页 |
4.4 旅游公路网分层布局方法 | 第75-79页 |
4.4.1 第一层次布局方法与布局模式 | 第76-78页 |
4.4.2 第二层次布局方法与布局模式 | 第78-79页 |
4.4.3 第三层次布局方法与布局模式 | 第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基于公路旅游价值的旅游公路网布局逐步优化方法 | 第81-96页 |
5.1 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思路 | 第81-82页 |
5.2 基于最小出行时间的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 | 第82-88页 |
5.2.1 模型对象的确定 | 第82-83页 |
5.2.2 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83-85页 |
5.2.3 模型主要参数说明 | 第85页 |
5.2.4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 第85-88页 |
5.3 基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 | 第88-91页 |
5.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 第89页 |
5.3.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内容 | 第89-91页 |
5.4 基于公路旅游价值评价的布局优化 | 第91-94页 |
5.4.1 公路旅游价值的核心要素体系 | 第91-92页 |
5.4.2 公路旅游价值评价 | 第92-94页 |
5.4.3 公路旅游价值等级标准 | 第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海南旅游公路网规划实证研究 | 第96-118页 |
6.1 规划背景 | 第96页 |
6.2 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公路网布局 | 第96-100页 |
6.2.1 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 第96-97页 |
6.2.2 旅游资源评价 | 第97-98页 |
6.2.3 旅游资源层次划分 | 第98页 |
6.2.4 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公路网布局方案 | 第98-100页 |
6.3 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 | 第100-114页 |
6.3.1 基于最小出行时间的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 | 第100页 |
6.3.2 基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 | 第100-105页 |
6.3.3 基于公路旅游价值评价的布局优化 | 第105-109页 |
6.3.4 旅游公路网布局优化方案 | 第109-112页 |
6.3.5 精品旅游线路及其旅游主题 | 第112-114页 |
6.4 旅游公路网布局方案评价 | 第114-117页 |
6.4.1 2km 影响带覆盖分析 | 第114-115页 |
6.4.2 5km 影响带覆盖分析 | 第115-11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结论 | 第118-12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附录 | 第129-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34页 |
发表论文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