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1 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力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 第13-17页 |
1.1.1 凋亡相关基因 | 第13-14页 |
1.1.2 蛋白类 | 第14-15页 |
1.1.3 相关因子类 | 第15-16页 |
1.1.4 其它 | 第16-17页 |
1.2 血管性痴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VD 的发病机制 | 第17页 |
1.2.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与治疗 | 第17-18页 |
1.2.3 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与治疗 | 第18-19页 |
1.2.4 小结与展望 | 第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 | 第20-32页 |
前言 | 第2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1 材料 | 第20-2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1.3 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2.2 结果 | 第24-32页 |
2.2.1 造模后大鼠早期观察 | 第24-25页 |
2.2.2 杏花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比较 | 第27-28页 |
2.2.4 各组大鼠海马 Bcl2、Bax 免疫组化结果 | 第28-30页 |
2.2.5 各组大鼠海马 Bcl2 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 | 第30-31页 |
2.2.6 各组大鼠海马 Bax 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 | 第31-32页 |
第3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2-34页 |
3.1 讨论 | 第32-33页 |
3.1.1 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加硝普钠法致 VD 模型的评价 | 第32页 |
3.1.2 Morris 水迷宫关于检测 VD 大鼠记忆功能的评价 | 第32页 |
3.1.3 VD 大鼠海马 Bax、Bcl2 蛋白表达的研究 | 第32-33页 |
3.2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