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柔性构架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1.1 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4-24页
        1.1.1 世界主要高速铁路网与高速动车组的发展历程第14-16页
        1.1.2 中国铁路的提速与高速化进程第16-22页
        1.1.3 高速动车组的运行动态性能第22-2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35页
        1.2.1 基于柔性体动力学的结构动态特性研究第24-31页
        1.2.2 构架结构疲劳强度工程分析方法的研究第31-33页
        1.2.3 柔性构架设计方法研究第33-35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5-38页
第2章 柔性构架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第38-68页
    2.1 柔性多体动力学的一般计算方法第38-40页
        2.1.1 柔性体在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运动第38-39页
        2.1.2 柔性体的自由度缩减第39-40页
    2.2 车辆系统动力学行为的评价方法第40-52页
        2.2.1 车辆运行稳定性的评价第40-44页
        2.2.2 车辆运行平稳性的评价第44-49页
        2.2.3 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的评价第49-52页
    2.3 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第52-57页
        2.3.1 车辆模型第52-56页
        2.3.2 线路条件第56-57页
    2.4 构架模态对车辆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57-66页
        2.4.1 焊接构架的模态第57-58页
        2.4.2 计算模型的模态选择第58-59页
        2.4.3 模态对车辆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59-66页
    2.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3章 构架扭转刚度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第68-77页
    3.1 构架扭转刚度第68-71页
        3.1.1 JIS和中国铁路的定义第68-69页
        3.1.2 Maik Rubel的定义第69-70页
        3.1.3 UIC定义第70页
        3.1.4 扭转刚度定义的统一第70-71页
    3.2 研究模型第71-72页
    3.3 构架扭转刚度对车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72-76页
        3.3.1 对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第72页
        3.3.2 对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第72-74页
        3.3.3 对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第74-75页
        3.3.4 对基于准静态试验的车辆脱轨安全性的影响第75-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4章 基于材料利用度的构架疲劳强度评估方法第77-97页
    4.1 构架疲劳强度评估的传统方法第77-82页
        4.1.1 无限寿命评估方法第77-81页
        4.1.2 有限寿命评估方法第81-82页
    4.2 基于材料利用度的构架疲劳强度评估方法第82-96页
        4.2.1 应力的坐标转换第83-85页
        4.2.2 平均应力对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第85-88页
        4.2.3 载荷谱特性对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第88-90页
        4.2.4 影响结构疲劳强度的其它因素第90-91页
        4.2.5 基于材料利用度的结构疲劳强度评估第91-93页
        4.2.6 FKM方法的应用实例第93-96页
    4.3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扭转刚度对构架疲劳强度的影响第97-107页
    5.1 计算模型第97-98页
    5.2 计算载荷谱与结构疲劳强度评估区域第98-100页
        5.2.1 计算载荷谱第98-100页
        5.2.2 结构疲劳强度评估区域第100页
    5.3 扭转刚度对构架疲劳强度的影响第100-104页
    5.4 柔性构架的结构强度设计原则第104-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柔性构架设计方法研究第107-116页
    6.1 车辆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结构特征第107-112页
        6.1.1 管截面横梁构架第108-109页
        6.1.2 简单双箱形横梁构架第109-110页
        6.1.3 复杂箱形横梁构架第110-111页
        6.1.4 不同横梁的结构差异第111-112页
    6.2 构架扭转柔性设计第112-115页
        6.2.1 不同横梁结构的刚度特性第112-113页
        6.2.2 横梁柔性设计的计算验证第113-114页
        6.2.3 横梁纵向间距对构架扭转刚度的影响第114-115页
    6.3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结论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智能学习模型的民航发动机健康状态预测研究
下一篇:高效含铋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