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镉系纳米材料的气相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3页
    1.1 概述第10-13页
    1.2 低维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第13-23页
        1.2.1 低维纳米材料的优势第13-14页
        1.2.2 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4-23页
    1.3 金属镉系材料的特点及应用第23-24页
    1.4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第24-31页
        1.4.3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24-26页
        1.4.4 密度泛函理论第26-28页
        1.4.5 布洛赫定理和超原胞模型第28-29页
        1.4.6 赝势第29-30页
        1.4.7 自洽计算第30页
        1.4.8 VASP软件包简介第30-31页
    1.5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和表征第33-42页
    2.1 实验原料第33-35页
    2.2 实验设备第35-36页
    2.3 表征设备第36-42页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6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6-37页
        2.3.3 X射线衍射仪(XRD)第37页
        2.3.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第37页
        2.3.5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IR)第37页
        2.3.6 原位红外光谱第37-38页
        2.3.7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第38-41页
        2.3.8 物理性能测试系统(PPMS)第41页
        2.3.9 光致发光分光光度计(PL)第41-42页
第三章 一步催化法制备CdS纳米分级结构第42-61页
    3.1 引言第42-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6页
        3.2.1 实验步骤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60页
        3.3.1 产物的结构与表征第46-50页
        3.3.2 主要反应条件和实验结果第50-55页
        3.3.3 反应机制讨论第55-58页
        3.3.4 性能测试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一步法合成CdS纳米网状结构第61-81页
    4.1 引言第61-64页
    4.2 实验步骤第64-66页
        4.2.1 实验步骤第65-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9页
        4.3.1 产物结构与表征第66-70页
        4.3.2 主要反应条件和实验结果第70-75页
        4.3.3 可能的生长机制第75-78页
        4.3.4 性能测试第78-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金属Cd纳米薄片制备机理研究第81-114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液相法制备金属纳米薄片第81-82页
    5.3 气相法制备金属纳米薄片第82-83页
    5.4 实验部分第83-87页
        5.4.1 CdS粉末为原料实验第85-86页
        5.4.2 金属Cd粉为原料实验第86-87页
        5.4.3 其他活性气体可控制备实验第87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87-110页
        5.5.1 典型产物结构与表征第87-92页
        5.5.2 CdS热分解法制备Cd纳米薄片第92-94页
        5.5.3 Cd粉热蒸发法制备Cd纳米薄片第94-101页
        5.5.4 不同活性气体制备金属Cd薄片第101-103页
        5.5.5 其他参数的影响第103-105页
        5.5.6 Cd金属薄片生长机制与讨论第105-110页
    5.6 性能表征第110-112页
    5.7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镉纳米结构在活性气氛中生长的计算分析第114-127页
    6.1 引言第114-115页
    6.2 计算部分第115-121页
        6.2.1 VASP计算基本流程第115-117页
        6.2.2 超胞的构建方法第117-118页
        6.2.3 超胞的厚度第118-119页
        6.2.4 基矢坐标第119-120页
        6.2.5 固定原子的方法第120页
        6.2.6 投影操作空间第120-121页
        6.2.7 电子优化算法第121页
        6.2.8 Kpoints的选取第12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1-126页
    6.4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切小麦加工和营养品质的1Ay和NAM位点的种质资源鉴定及利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膨胀管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