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 工程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3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4 收益激励问题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总承包供应链及其收益激励设计 | 第20-36页 |
3.1. 工程总承包模式 | 第20-24页 |
3.1.1 工程总承包概述 | 第20-21页 |
3.1.2 工程总承包模式 | 第21-24页 |
3.2. 工程供应链 | 第24-30页 |
3.2.1. 供应链管理内涵 | 第24-26页 |
3.2.2. 工程供应链特征 | 第26-28页 |
3.2.3. 总承包工程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 | 第28-30页 |
3.3. 总承包模式下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0-33页 |
3.3.1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基础 | 第30-31页 |
3.3.2 总承包工程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1-32页 |
3.3.3 总承包工程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特征 | 第32-33页 |
3.4. 总包商与分包商收益激励设计 | 第33-36页 |
3.4.1 收益激励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3.4.2 收益激励优化设计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总承包供应链收益激励基础模型构建 | 第36-46页 |
4.1 总分包工程激励合同类型 | 第36-37页 |
4.2 成本任务与工期任务转换模型 | 第37-39页 |
4.3 工期任务与质量任务转换模型 | 第39-42页 |
4.3.1 质量任务量化体系构建 | 第39-41页 |
4.3.2 工期与质量转换关系及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4.4 质量任务与成本任务转换模型 | 第42-45页 |
4.4.1 质量成本相互交换关系 | 第42页 |
4.4.2 质量成本转换关系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承包供应链最优收益激励模型构建 | 第46-64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46-48页 |
5.2 基本假设与符号定义 | 第48-50页 |
5.3 收益激励模型构建 | 第50-56页 |
5.3.1 模型初建 | 第50-52页 |
5.3.2 模型整合 | 第52-55页 |
5.3.3 模型求解 | 第55-56页 |
5.4 收益激励模型结果 | 第56-61页 |
5.4.1 任务观测结果波动性对最优合同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2 分包商对风险的规避程度对最优合同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3 边际成本变化率对最优合同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4 多任务间努力成本相互依存性对最优合同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 工程算例 | 第61-63页 |
5.5.1 相关参数及数据 | 第61-62页 |
5.5.2 模型验证 | 第62-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