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直接转矩控制性能的改进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4-26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建模 | 第14-18页 |
2.1.1 常用坐标系 | 第14-15页 |
2.1.2 矢量坐标变换 | 第15-17页 |
2.1.3 永磁同步电机不同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 第17-18页 |
2.2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 | 第18-23页 |
2.2.1 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的滞环控制 | 第19-21页 |
2.2.2 矢量开关表的建立 | 第21-22页 |
2.2.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 | 第22-23页 |
2.3 核心芯片及开发环境介绍 | 第23-25页 |
2.3.1 TMS320F2812简介 | 第23-24页 |
2.3.2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十八扇区和零矢量的DTC研究与仿真 | 第26-42页 |
3.1 传统六扇区划分DTC | 第26-30页 |
3.1.1 空间电压矢量对磁链和转矩的控制 | 第26-29页 |
3.1.2 磁链和转矩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3.2 基于十八扇区和零矢量的DTC | 第30-35页 |
3.2.1 十八扇区及零矢量在DTC中的作用 | 第30-33页 |
3.2.2 改进的矢量开关表的建立 | 第33-35页 |
3.3 基于十八扇区和零矢量的DTC仿真研究 | 第35-41页 |
3.3.1 系统框图的搭建 | 第35-36页 |
3.3.2 十八扇区模型的搭建 | 第36页 |
3.3.3 基于十八扇区和零矢量的DTC仿真实验 | 第36-40页 |
3.3.4 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DTC研究与仿真 | 第42-56页 |
4.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4.1.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第42-43页 |
4.1.2 自适应状态观测器 | 第43-44页 |
4.2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电机转速估计 | 第44-50页 |
4.2.1 参考模型和可调模型的确定 | 第44-46页 |
4.2.2 转子速度的估计—自适应律的确定 | 第46-50页 |
4.3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DTC仿真研究 | 第50-55页 |
4.3.1 系统框图的搭建 | 第50-51页 |
4.3.2 自适应控制模型的搭建 | 第51页 |
4.3.3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DTC仿真实验 | 第51-54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 第56-72页 |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6-57页 |
5.2 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57-61页 |
5.2.1 主驱动电路 | 第57页 |
5.2.2 重要外围电路 | 第57-61页 |
5.3 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1-66页 |
5.3.1 系统程序流程 | 第61-63页 |
5.3.2 带有可编程死区的PWM信号生成 | 第63-65页 |
5.3.3 PWM信号的编程实现 | 第65-66页 |
5.3.4 电机调速 | 第66页 |
5.4 系统测试 | 第66-70页 |
5.4.1 软件测试 | 第66-67页 |
5.4.2 硬件测试 | 第67-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