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材论文--各类药材论文

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

目录第5-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1-17页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6页
        2.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2.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3 研究创新点第16页
        3.1 理论创新第16页
        3.2 方法创新第16页
    4 研究的不足第16-17页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7-26页
    1 相关研究综述第17-22页
        1.1 中药材市场的概况第17-20页
        1.2 中药材的产品定位第20页
        1.3 中药材价格监管的困境第20-22页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2.1 蛛网模型理论第22-23页
        2.2 公共产品理论第23-24页
        2.3 规制经济学理论第24-26页
第三部分 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现状分析第26-39页
    1 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特点第26-29页
        1.1 中药材质量的特点第26页
        1.2 中药材价格的特点第26-28页
        1.3 中药材质价关联问题第28-29页
    2 影响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因素第29-33页
        2.1 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第29-30页
        2.2 中药材价格的影响因素第30-33页
    3 中药材市场现状第33-35页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第33-34页
        3.2 中药材GAP基地种植第34页
        3.3 调查分析第34-35页
        3.4 市场价格趋势第35页
        3.5 生产成本第35页
    4 中药材质量分层第35-38页
        4.1 中药材质量的内涵第35-36页
        4.2 中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第36页
        4.3 划分中药材质量等级的方法第36-38页
    5 小结第38-39页
第四部分 中药材价格变动发展趋势第39-45页
    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第39-42页
        1.1 数据审核第39页
        1.2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第39-42页
    2 数据筛选第42页
    3 数据处理第42-43页
    4 中药材供求均衡分析第43-44页
    5 小结第44-45页
第五部分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蛛网模型分析第45-50页
    1 蛛网理论第45-47页
        1.1 蛛网理论介绍第45页
        1.2 三种蛛网模型第45-46页
        1.3 蛛网模型的应用第46-47页
    2 中药材信息收集与整理第47页
        2.1 数据收集第47页
        2.2 数据预处理第47页
    3 蛛网模型分析第47-49页
        3.1 模型构造与变量选取第47-48页
        3.2 单位根检验第48页
        3.3 方程的估计第48页
        3.4 结果分析第48-49页
    4 小结第49-50页
第六部分 中药材质价关联的模型构建与计量方法第50-62页
    1 中药材质价关联的理论依据第50-52页
        1.1 中药材所包含的劳动量是其价格形成的依据第50页
        1.2 农副产品特殊性是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的前提第50-51页
        1.3 均衡价格是研究中药材质价关联的参照第51-52页
    2 模型分析第52页
        2.1 虚拟变量设置第52页
        2.2 函数构建第52页
    3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52-55页
        3.1 三七第53-54页
        3.2 金银花第54-55页
    4 模型构建第55-57页
    5 数据分析第57-59页
    6 小结第59-62页
第七部分 促使中药材质价关联的策略研究第62-66页
    1 基于规制经济学的利益机制激励优质优价第62页
        1.1 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合理运用政府规制第62页
        1.2 贯彻激励相容机制,建立市场良性规则第62页
    2 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促使中药材质价关联第62-63页
        2.1 结合质量等级划分,推进分等定价第62-63页
        2.2 运用价格杠杆,有效传递市场信息第63页
        2.3 构建质价关联体系,优化价格管理第63页
    3 优化中药材价值链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第63-64页
        3.1 中药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形成竞争优势第63页
        3.2 借助市场倒逼机制,控制货源质量第63-64页
        3.3 建立市场信息体系,降低流通成本第64页
    4 提高中药材交易的稳定性与可控性第64-66页
        4.1 政府引导种植,保障中药材供应第64页
        4.2 建立中药材储备机制,灵活调节供求第64页
        4.3 运用可追溯机制,建立中药材交易诚信体系第64-66页
第八部分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1 研究总结第66-67页
        1.1 分析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价格变动的原因第66页
        1.2 比较中药材市场与农副产品市场的管理策略第66页
        1.3 结合中药材价格数据,解释说明中药材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波动的原因第66页
        1.4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实证研究第66页
        1.5 在规制经济学的视角下为政府制定中药材价格和管理政策提供相关建议第66-67页
    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第67-68页
        2.1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第67页
        2.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一:道地产区主要中药材第71-72页
附录二:GAP基地中药材生产成本调研表第72-73页
附录三:中药材专业市场品种调研表第73-75页
附录四:中药材生产成本调研表第75-76页
附录五:中药材质量构成影响因素评分表第76-77页
附录六:中药材价格形成影响因素调查表第77-78页
附录七:1998-2012年171种中药材价格统计数据第78-82页
附录八:专家座谈会情况(2013年12月18日)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多酚酸盐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青少年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睡眠和健康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