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油品静电产生的原因 | 第12-16页 |
1.2.1 油品静电起电机理 | 第12-13页 |
1.2.2 油品静电起电产生的原因 | 第13-14页 |
1.2.3 油品带电的特点、危害 | 第14页 |
1.2.4 消除油品静电的措施 | 第14-16页 |
1.3 油品抗静电剂概述 | 第16-23页 |
1.3.1 油品用抗静电剂的分类和特性 | 第16-17页 |
1.3.2 油品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 第17页 |
1.3.3 国内油品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4 国外油品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十八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23页 |
1.4.2 不同结构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23页 |
1.4.3 混合型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23-24页 |
1.4.4 聚胺型油品抗静电剂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5-30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原理 | 第25-27页 |
2.2.1 聚胺的合成反应原理 | 第25-27页 |
2.2.2 含氮官能团的测定原理 | 第27页 |
2.3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7-28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3.2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4.1 聚胺的合成 | 第28页 |
2.4.2 聚胺的纯化 | 第28页 |
2.4.3 聚胺的总氮含量及叔氮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4.4 聚胺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29页 |
2.4.5 聚胺的分子量测定 | 第29页 |
2.4.6 聚胺的抗静电性能评价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十八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30-4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最佳合成条件的探讨 | 第30-34页 |
3.2.1 原料配比对产品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溶剂对产品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反应时间对产品使用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十八胺聚胺的表征 | 第34-39页 |
3.3.1 产品的总氮含量与叔氮含量的比较 | 第34-36页 |
3.3.2 产品的分子量测定 | 第36-38页 |
3.3.3 产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不同结构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40-54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原料胺的结构对聚胺性能的影响 | 第40-45页 |
4.2.1 直链伯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40-41页 |
4.2.2 环状伯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41-43页 |
4.2.3 多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43-45页 |
4.3 聚合物的表征 | 第45-52页 |
4.3.1 不同结构聚胺的总氮含量与叔氮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4.3.2 不同结构聚胺的分子量测定 | 第46页 |
4.3.3 不同结构聚胺的红外表征 | 第46-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混合型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54-68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混合型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54-58页 |
5.2.1 十八胺-二乙烯三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54-56页 |
5.2.2 十八胺-环己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56-57页 |
5.2.3 十八胺-苯胺聚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57-58页 |
5.3 混合型聚胺的表征 | 第58-66页 |
5.3.1 不同种类混合型聚胺的总氮含量与叔氮含量的测定 | 第58-61页 |
5.3.2 混合型聚胺的分子量测定 | 第61-63页 |
5.3.3 混合型聚胺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聚胺型油品抗静电剂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68-89页 |
6.1 引言 | 第68页 |
6.2 聚胺单独使用对商品柴油的电导率改进效果 | 第68-75页 |
6.2.1 原料胺的结构对聚胺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6.2.2 混合型聚胺结构对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 第69-72页 |
6.2.3 聚胺的氮含量对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6.2.4 聚胺的加剂量对商品柴油电导率改进效果的影响 | 第74-75页 |
6.3 聚胺的抗静电作用机制推测 | 第75-76页 |
6.4 聚胺与聚砜的复配效果研究 | 第76-88页 |
6.4.1 不同结构聚胺与同种聚砜的复配作用 | 第76-81页 |
6.4.2 同种聚胺与不同聚砜的复配作用 | 第81-83页 |
6.4.3 聚胺的氮含量对其与聚砜复配效果的影响 | 第83-85页 |
6.4.4 聚胺-聚砜加剂量对其复配效果的影响 | 第85-88页 |
6.5 聚胺与聚砜复配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8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创新点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