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形象与警察公众形象的塑造 | 第12-18页 |
一、形象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二、塑造公众形象的重要性 | 第14页 |
三、警察公众形象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6页 |
四、警察公众形象的基本要素 | 第16页 |
五、塑造警察公众形象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新中国建立后警察公众形象的历史回顾 | 第18-21页 |
一、1949—1961年:“半军人”的公众形象 | 第18页 |
二、1961—1963年:“人民卫士”的公众形象 | 第18页 |
三、1963—1966年:“雷锋战士”的公众形象 | 第18-19页 |
四、1966—1976年:“专政帮凶”的公众形象 | 第19页 |
五、1976—1980年:“维护社会治安”的公众形象 | 第19页 |
六、1980—至今:“以权谋私”的公众形象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警察公众形象的现状解析 | 第21-30页 |
一、基本概况 | 第21-23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四、个案分析 | 第27-30页 |
第五章 重塑我国警察良好公众形象的基本路径 | 第30-38页 |
一、提高公关意识,推动形象建设 | 第30-31页 |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 | 第31-32页 |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 第32-33页 |
四、密切联系群众,改进警纪作风 | 第33-34页 |
五、提高福利待遇,消除后顾之忧 | 第34-35页 |
六、公开警务活动,满足公众知情权 | 第35-36页 |
七、重视传媒沟通,改善警民关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