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高层住宅论文

超高层住宅设计的技术对应措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第14-15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4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2 超高层住宅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第15-18页
        1.2.1 超高层住宅的定义第15-16页
        1.2.2 超高层住宅的发展历程第16-18页
        1.2.3 课题研究范围界定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1 香港和欧美地区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2 我国超高层住宅设计研究现状及局限性第19-20页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框架第20-22页
        1.4.1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20页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1.4.3 课题研究的框架第21-22页
第2章 超高层住宅特点分析第22-36页
    2.1 居住心理及宜居性第22-25页
        2.1.1 住户的居住心态第22-23页
        2.1.2 宜居性探讨第23-25页
    2.2 空间尺度及环境兼容性第25-27页
        2.2.1 超高层住宅在外部环境中的空间尺度第25-26页
        2.2.2 与周围环境的兼容性第26-27页
    2.3 结构体系及建筑构造第27-31页
        2.3.1 结构体系第27-30页
        2.3.2 建筑构造第30-31页
    2.4 防火及疏散第31-36页
        2.4.1 火灾的特点第31-33页
        2.4.2 火灾的危害性第33-36页
第3章 超高层住宅的防火疏散技术措施第36-51页
    3.1 总平面的设计第36-40页
        3.1.1 总平面的规划第36-38页
        3.1.2 消防扑救面的设计第38-40页
    3.2 预报警系统第40-42页
        3.2.1 预报警系统简介第40-41页
        3.2.2 预报警系统与人行为的结合第41-42页
    3.3 核心筒的设计第42-45页
        3.3.1 防烟梯第42-43页
        3.3.2 消防电梯第43页
        3.3.3 防烟及消防合用前室第43-44页
        3.3.4 防火门第44页
        3.3.5 竖向管井第44-45页
    3.4 疏散避难空间的设置第45-48页
        3.4.1 既有法规第45页
        3.4.2 避难层第45-46页
        3.4.3 屋顶平台第46-47页
        3.4.4 阳台第47-48页
    3.5 构造装修的耐火等级限制第48-51页
        3.5.1 外墙保温层的防火要求第48-49页
        3.5.2 室内的装修防火要求第49-51页
第4章 超高层住宅的安全技术措施第51-63页
    4.1 结构体系的处理第51-53页
        4.1.1 结构选型第51-52页
        4.1.2 抗风与抗震设计第52-53页
    4.2 底层的裙楼设计第53-57页
        4.2.1 裙楼设计对超高层住宅防火疏散的影响第54-55页
        4.2.2 对超高层住宅设计的其它影响第55-57页
    4.3 外墙构造第57-59页
        4.3.1 构造处理第57-58页
        4.3.2 外墙的外表面处理第58-59页
    4.4 阳台与门窗第59-63页
        4.4.1 阳台第59-61页
        4.4.2 门第61-62页
        4.4.3 窗第62-63页
第5章 超高层住宅设计案例分析第63-76页
    5.1 深圳华润幸福里第63-69页
        5.1.1 项目概况第63-65页
        5.1.2 相关设计第65-68页
        5.1.3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第68-69页
    5.2 深圳万科金域蓝湾三期第69-72页
        5.2.1 项目概况第69-70页
        5.2.2 相关设计第70-72页
        5.2.3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第72页
    5.3 香港晓庐第72-76页
        5.3.1 项目概况第72页
        5.3.2 相关设计第72-74页
        5.3.3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第74-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1-82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第82-83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设计项目)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下基于优先级与可靠度的Hadoop作业调度研究
下一篇: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动与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