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对策选择研究--以互联网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导论第7-12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2 研究文献综述第8-10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1.4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5 创新点第11-1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厘定及理论预设第12-20页
    2.1 概念界定第12-14页
        2.1.1 新媒体第12-13页
        2.1.2 利益表达第13页
        2.1.3 互联网第13-14页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4-16页
        2.2.1 理论概述第14-15页
        2.2.2 理论批判第15页
        2.2.3 理论内容第15-16页
        2.2.4 核心价值理念第16页
    2.3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第16-18页
        2.3.1 理论概述第16-17页
        2.3.2 社会责任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的区别第17页
        2.3.3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重大意义第17-18页
    2.4 两种理论与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契合点第18-20页
        2.4.1 追求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第18页
        2.4.2 强调公民参与的行为方式第18-20页
第3章 公民利益表达的主要渠道分析第20-29页
    3.1 传统渠道第20-25页
        3.1.1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渠道第20-21页
        3.1.2 信访渠道第21-22页
        3.1.3 传统媒体渠道第22-23页
        3.1.4 司法救济第23-24页
        3.1.5 传统渠道的优缺点分析第24-25页
    3.2 新渠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渠道第25-29页
        3.2.1 新媒体渠道的发展现状第25-27页
        3.2.2 新媒体渠道的特点和优势第27-29页
第4章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37页
    4.1 互联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4.1.1 媒体审查严苛使公民言论输出受阻第29页
        4.1.2 网络民意缺乏足够的代表性第29-31页
        4.1.3 表达质量参差不齐第31页
        4.1.4 虚假、炒作信息泛滥,互联网媒体公信力降低第31-32页
    4.2 原因分析第32-37页
        4.2.1 互联网媒体缺乏独立的话语权第32-33页
        4.2.2 互联网的普及度不够高第33-34页
        4.2.3 公民的媒介素养不高第34-35页
        4.2.4 互联网媒体职业道德缺失第35-37页
第5章 完善互联网利益表达渠道的对策选择第37-49页
    5.1 政府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第37-43页
        5.1.1 政府部门转变观念,提高对互联网媒体的重视度第37-38页
        5.1.2 积极探索和推行网络问政、微博问政等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第38-41页
        5.1.3 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保护互联网媒体和公民的话语权第41页
        5.1.4 加强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第41-42页
        5.1.5 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和法制建设第42-43页
    5.2 互联网媒体应采取的措施第43-46页
        5.2.1 互联网媒体要严格规范自己、避免非理性表达第43-45页
        5.2.2 互联网媒体要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督工作、避免网络暴力第45页
        5.2.3 互联网媒体要坚持创新、积极开辟公民利益表达的新方式第45-46页
    5.3 公民应采取的措施第46-49页
        5.3.1 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46-47页
        5.3.2 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避免“跟风”和“从众”第47-49页
第6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融入进程中农民工利益表达与机制创新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下一篇: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