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上篇 汪曾祺的小说世界 | 第10-33页 |
第一章 独门独派——叙述对象定位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整体意境强化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人物的意象化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哲学人生——“矛盾与和谐二元对立”的主题模式 | 第15-23页 |
第一节 人生体验——主题的悲观意识与乐观精神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人物品质——性格的从俗表现与脱俗本质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生活经历——基调的绝对温情与根本落寞 | 第19-21页 |
第四节 政治态度——选择的表面服从与内心反抗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技巧翻新——小说独特审美 | 第23-33页 |
第一节 表层叙述与深层叙述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视角切入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西方文学的写作技法 | 第28-30页 |
第四节 绘画戏曲外衣 | 第30-33页 |
下篇 汪曾祺小说中的文化融合 | 第33-53页 |
第一章 当代文化观照下的传统文化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对儒教的伦理质询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对佛教的道义增添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对道教的个性约束 | 第37-38页 |
第二章 当代文化内化后的现代文化 | 第38-43页 |
第一节 非欲望化叙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语言本体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古今中外文化的融合贯通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汪曾祺写作的意义 | 第46-53页 |
第一节 五四主题的连续 | 第46-49页 |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的开启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