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辽代文学家与本土文学中心 | 第14-35页 |
一 辽代文学家简表 | 第14-27页 |
二 辽代本土文学家籍贯分布表 | 第27-30页 |
三 辽代本土文学中心考辨 | 第30-35页 |
第二章 辽代文学活动与文学活动中心 | 第35-45页 |
一 前期:上京文学活动中心 | 第36-37页 |
二 后期:中京文学活动中心 | 第37-41页 |
三 其他地区的文学活动 | 第41-45页 |
第三章 辽与周边邦国的文学交往 | 第45-51页 |
一 辽与北宋的文学交往 | 第45-49页 |
二 辽与高丽的文学交往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汉化与本色:双重文化下的辽代文学风貌 | 第51-70页 |
一 辽代汉族文士文学 | 第51-54页 |
二 契丹贵族文学 | 第54-61页 |
三 辽代僧侣文学 | 第61-66页 |
四 辽代民间文学 | 第66-70页 |
余论 辽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地理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70-73页 |
一 边缘地带的文学开发 | 第70-71页 |
二 文学发展的新活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