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第一章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的范畴及其国内实施的意义 | 第15-32页 |
第一节 软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 第15-17页 |
一、 软法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软法的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管软法的范畴与形式 | 第17-28页 |
一、 依托于国际组织而形成的软法 | 第17-27页 |
二、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的主要形式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国内实施的价值 | 第28-32页 |
一、 软法的开放性、灵活性与参与性 | 第28-29页 |
二、 软法的“实质”拘束力 | 第29-30页 |
三、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转型的需要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国内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我国移植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的现状 | 第32-34页 |
一、 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软法 | 第32-33页 |
二、 跨政府治理网络中的国际软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我国移植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 内容单一化,重标准而轻其他形式的软法 | 第34页 |
二、 我国食品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低,国际化程度不高 | 第34-35页 |
三、 重制度构建轻具体实施,实施绩效差 | 第35-36页 |
四、 重事后监督和处罚,轻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 | 第36页 |
五、 监管模式和依存环境制度存在不足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的国内实施的形式:制度转化及适用 | 第38-46页 |
第一节 软法向国内法的直接转化:现状与出路 | 第38-42页 |
一、 国际软法向国内法转化的现状 | 第38-39页 |
二、 国际软法向国内法转化的程度及方式:以国际标准为例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国际软法在国内直接适用的可能与形式 | 第42-46页 |
一、 对国际软法直接适用性的讨论 | 第42-43页 |
二、 国际软法的适用范围 | 第43-44页 |
三、 司法转化 | 第44页 |
四、 执法及守法过程中的转化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国内实施的配套制度 | 第46-53页 |
第一节 信息化服务制度的建立 | 第46-49页 |
一、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服务制度 | 第46-47页 |
二、 软法实施目标下现有信息化服务制度的不足 | 第47-48页 |
三、 软法实施目标下信息化服务制度的完善 | 第48-49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事中监管机制的完善 | 第49-53页 |
一、 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 | 第50页 |
二、 事中监管机制的完善 | 第50-53页 |
第五章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国内实施与监管模式转型 | 第53-59页 |
第一节 软法的实施与食品安全的公共治理 | 第53-56页 |
一、 食品安全的公共治理 | 第53-55页 |
二、 软法实施与食品安全公共治理的关联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相应监管模式的转型 | 第56-59页 |
一、 监管手段的多元化 | 第57页 |
二、 监管过程的扩展 | 第57页 |
三、 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