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2 文献简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商业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 第17-18页 |
2.2 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念 | 第18页 |
2.3 产品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2.4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9页 |
2.4.1 农村局部知识论 | 第19页 |
2.4.2 农村金融约束论 | 第19页 |
2.5 社区银行理论 | 第19-21页 |
2.5.1 美国社区银行的客户 | 第20页 |
2.5.2 美国社区银行的区域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1-28页 |
3.1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3.1.1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 | 第21页 |
3.1.2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情况 | 第21-22页 |
3.1.3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 第22页 |
3.1.4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22-23页 |
3.1.5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 | 第23页 |
3.1.6 网点分布和人员情况 | 第23-24页 |
3.1.7 收入结构情况 | 第24页 |
3.2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3.2.1 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竞争劣势明显 | 第24页 |
3.2.2 资产规模较小,对外扩张能力不足 | 第24-25页 |
3.2.3 防范贷款风险的难度过大 | 第25页 |
3.2.4 区域限制,网点分布过于集中 | 第25页 |
3.2.5 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商业银行发展不相适应 | 第25-26页 |
3.2.6 收入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较差 | 第26-27页 |
3.2.7 业务种类单一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4.1 盈利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互相矛盾 | 第28页 |
4.2 产品创新不足,业务种类单一 | 第28页 |
4.3 人员素质较低,人才储备十分缺乏 | 第28-29页 |
4.4 服务对象处于弱势群体,经营风险较高 | 第29页 |
4.5 监管部门的抑制作用明显 | 第29-30页 |
4.6 未建立成熟的企业文化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 第31-38页 |
5.1 明确市场定位,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第31页 |
5.1.1 客户定位 | 第31页 |
5.1.2 主要市场范围定位 | 第31页 |
5.1.3 产品创新定位 | 第31页 |
5.2 创新发展模式 | 第31-33页 |
5.2.1 打造优质的精品社区银行 | 第31-32页 |
5.2.2 创新金融产品 | 第32页 |
5.2.3 创新公司业务 | 第32页 |
5.2.4 创新个人业务 | 第32页 |
5.2.5 创新国际业务 | 第32页 |
5.2.6 创新中间业务 | 第32-33页 |
5.3 创新用人与用工机制 | 第33-35页 |
5.3.1 树立人力资源是最宝贵资源的理念 | 第33页 |
5.3.2 建立多系列、多层级的用人体系 | 第33-34页 |
5.3.3 大力引进人才,优化人员结构 | 第34页 |
5.3.4 推行适合小型银行的客户经理制 | 第34页 |
5.3.5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 第34-35页 |
5.4 创新营销模式 | 第35-36页 |
5.4.1 建立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全员营销 | 第35页 |
5.4.2 围绕目标市场,健全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5.4.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营销队伍 | 第36页 |
5.5 与时俱进,适时对外扩张 | 第36-37页 |
5.6 协调理顺监管政策和监管体系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38-3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38页 |
6.2 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