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我国典当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典当的含义、性质与作用第12-21页
    2.1 典当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2-17页
        2.1.1 典当的基本法律属性第13-14页
        2.1.2 典当与典权第14-15页
        2.1.3 典当与担保物权的区别第15-17页
    2.2 典当业的行业属性及作用第17-21页
        2.2.1 典当的行业属性第17-18页
        2.2.2 典当的作用第18-21页
第3章 我国典当法律制度及其缺陷第21-29页
    3.1 我国现行典当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第21-24页
        3.1.1 《典当管理办法》出台背景第21-22页
        3.1.2 新《办法》对原《办法》的重要改动第22-24页
    3.2 我国典当制度的缺陷第24-29页
        3.2.1 新《办法》的效力等级低第24-25页
        3.2.2 对典当的行业属性及发展的定位不当第25页
        3.2.3 《办法》相关制度设计不合理第25-27页
        3.2.4 善意收赃和综合费用预扣制度缺失第27-28页
        3.2.5 准入制度与退出制度不具体第28页
        3.2.6 监管制度不完善第28-29页
第4章 完善我国典当法律制度的建议第29-41页
    4.1 外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典当法律制度及其经验总结第29-35页
        4.1.1 外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典当法律制度建设情况第29-34页
        4.1.2 外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典当法律制度建设经验第34-35页
    4.2 我国典当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5-41页
        4.2.1 制定较高等级的典当法第35-36页
        4.2.2 确认典当业的金融属性第36页
        4.2.3 确认对典当行以发展为主的态度第36页
        4.2.4 完善典当立法的不合理规定第36-38页
        4.2.5 完善善意收赃及综合费用的规定第38页
        4.2.6 细化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第38-39页
        4.2.7 确立中立的评估机构第39页
        4.2.8 完善主管部门监管体系第39页
        4.2.9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第39-41页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研究--以周尚万诉市场时报社案为例
下一篇: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