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商标侵权归责原则基本理论概述 | 第10-21页 |
| 1.1 商标侵权行为概述 | 第10-12页 |
| 1.1.1 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10-11页 |
| 1.1.2 商标侵权行为的复杂性 | 第11-12页 |
| 1.2 归责原则的概念及特性 | 第12-16页 |
| 1.2.1 归责原则的概念 | 第13-14页 |
| 1.2.2 归责原则与损害赔偿 | 第14-16页 |
| 1.3 侵权归责原则的分类 | 第16-21页 |
| 1.3.1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基本理念 | 第16-17页 |
| 1.3.2 无过错责任之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 1.3.3 公平责任原则分析 | 第19-21页 |
| 2 商标侵权归责原则的域外立法现状及学理分析 | 第21-27页 |
| 2.1 TRIPS协议相关规定 | 第21-23页 |
| 2.1.1 TRIPS协议第45条第1款:确立过错责任原则 | 第21-22页 |
| 2.1.2 TRIPS协议第45条第2款及其解读 | 第22-23页 |
| 2.2 典型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情况 | 第23-27页 |
| 2.2.1 大陆法系典型国家相关规定 | 第23-25页 |
| 2.2.2 英美法系典型国家相关规定及司法实践 | 第25-27页 |
| 3 我国商标侵权归责原则的立法现状及学界观点 | 第27-32页 |
| 3.1 我国关于商标侵权归责原则的立法规定 | 第27-30页 |
| 3.1.1 《侵权责任法》中归责原则的特色 | 第27-28页 |
| 3.1.2 商标保护相关法律中的归责原则特色 | 第28-30页 |
| 3.2 我国商标侵权归责原则的学界分歧及其原因 | 第30-32页 |
| 3.2.1 我国侵权归责原则体系的三种学说 | 第30-31页 |
| 3.2.2 学界分歧产生的原因 | 第31-32页 |
| 4 完善我国商标侵权归责原则的思考 | 第32-40页 |
| 4.1 确定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归责原则 | 第32-36页 |
| 4.1.1 无过错责任原则之适用分析 | 第32-33页 |
| 4.1.2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原因 | 第33-34页 |
| 4.1.3 过错在侵权法中的基本内涵 | 第34-36页 |
| 4.2 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 第36-40页 |
| 4.2.1 推定及其分类 | 第36-37页 |
| 4.2.2 过错推定原则适用的法律依据 | 第37-38页 |
| 4.2.3 事实上的过错的适用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