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政府采购合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创新点第14-15页
2 政府采购合同概述第15-22页
    2.1 政府采购合同概念和特征第15-17页
        2.1.1 政府采购合同的概念第15页
        2.1.2 政府采购合同的特征第15-17页
    2.2 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第17-19页
        2.2.1 关于政策采购合同性质的争论第17-18页
        2.2.2 政府采购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第18-19页
    2.3 政府采购合同的主体第19-22页
        2.3.1 合同主体的范围及界定标准第19-20页
        2.3.2 关于进一步细化合同主体范围的建议第20-22页
3 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第22-30页
    3.1 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过程第22-24页
        3.1.1 要约邀请第22页
        3.1.2 要约第22-23页
        3.1.3 承诺第23-24页
    3.2 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方式第24-26页
        3.2.1 我国政府采购合同的六种订立方式第24-26页
        3.2.2 采用招投标方式订立的合同第26页
    3.3 订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法律责任第26-28页
        3.3.1 民事责任的认定第27-28页
        3.3.2 缔约过失责任第28页
    3.4 政府采购合同在订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28-30页
        3.4.1 合同成立生效时间不确定而催生了责任界定的模糊地带第28-29页
        3.4.2 明确合同的成立生效时间并调整相应的责任承担第29-30页
4 政府采购合同的履行第30-41页
    4.1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的概述第30-31页
    4.2 政府采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第31-32页
        4.2.1 监管及验收环节薄弱无法保证采购目的的很好实现第31页
        4.2.2 合同变动及终止条件不明确而强化了采购人滥用权利的天然优势第31-32页
        4.2.3 合同权义配置不合理而削弱了竞争机制的公平基础第32页
    4.3 履约验收制度的完善第32-34页
    4.4 政府采购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34-38页
        4.4.1 政府采购合同变更的条件及程序第34-35页
        4.4.2 政府采购合同解除的条件及程序第35-37页
        4.4.3 公共利益的界定第37-38页
    4.5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第38-41页
5 政府采购合同纠纷的解决第41-48页
    5.1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合同的纠纷解决机制第41-42页
    5.2 我国目前政府采购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5.2.1 救济途径过于繁琐,不利于供应商权利的保护第42-43页
        5.2.2 立法冲突令当事人救济途径的选择无所适从第43页
        5.2.3 立法空白导致公益保护的缺失第43-44页
    5.3 国外政府采购合同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第44-45页
    5.4 我国政府采购合同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第45-48页
        5.4.1 简化司法救济途径,赋予当事人救济选择权第45页
        5.4.2 明确不同诉讼方式的划分标准,避免法律冲突第45-46页
        5.4.3 引入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后记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河北省贫困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下一篇: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