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阻燃不饱和聚酯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2.1 阻燃不饱和聚酯的制备方法 | 第13页 |
1.2.2 含卤阻燃不饱和聚酯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无卤阻燃不饱和聚酯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 无卤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无卤无机磷阻燃剂 | 第16-17页 |
1.3.2 无卤有机磷阻燃剂 | 第17-18页 |
1.3.3 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18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反应型阻燃单体的合成及对不饱和聚酯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24-42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2.2 含磷阻燃单体的合成 | 第25-26页 |
2.2.3 含TAOPO不饱和聚酯试样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仪器与表征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7页 |
2.3.1 单体TAOPO的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2.3.2 UPR及TAOPO/UPR材料的热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2.3.3 材料的热氧化降解行为及裂解气态产物的分析 | 第30-33页 |
2.3.4 凝聚相裂解产物的分析 | 第33-34页 |
2.3.5 燃烧行为和阻燃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2.3.6 炭层的表征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有机磷阻燃共聚单体的合成及其改性不饱和聚酯材料性能的研究 | 第42-52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3.2.2 含磷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 | 第42-43页 |
3.2.3 含DPHA不饱和聚酯试样的制备 | 第43-44页 |
3.2.4 仪器表征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3.3.1 UPR及M-UPR的热氧化行为分析 | 第45-46页 |
3.3.2 燃烧行为及阻燃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3.3.3 炭层的研究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反应型含磷单体/碳纳米管阻燃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2-53页 |
4.2.2 含磷阻燃单体(DPHE)的合成 | 第53-54页 |
4.2.3 阻燃不饱和聚酯样品的制备 | 第54-55页 |
4.2.4 仪器与表征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4.3.1 燃烧测试 | 第55页 |
4.3.2 燃烧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4.3.3 热重分析 | 第56-57页 |
4.3.4 炭渣形貌表征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创新之处以及下一步展望 | 第62-6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3页 |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3-64页 |
5.4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