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20页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12-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13-17页
        (一) 土地流转内涵、制度研究第13-14页
        (二) 我国土地股份合作制现状研究第14-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第18-19页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第一章 农地股份合作制概述第20-28页
    一、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内涵第20-22页
        (一)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含义第20-21页
        (二) 农地股份合作制与部分土地流转模式的比较第21-22页
    二、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兴起、发展与模式第22-25页
        (一) 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兴起第23页
        (二) 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第23-24页
        (三)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主要模式第24-25页
    三、农地股份合作制的现实意义第25-28页
        (一) 提高农用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第25页
        (二) 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第25-26页
        (三) 助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第26页
        (四)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第26-28页
第二章 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探索第28-42页
    一、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动因第28-31页
        (一) 家庭承包的内在不足第28-29页
        (二) 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第29-30页
        (三) 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第30页
        (四) 非农产业发达第30-31页
    二、苏州市发展农地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做法第31-34页
        (一) 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同步推进第31页
        (二) 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规划引导第31-32页
        (三) 严格守法坚持“三不”底线第32页
        (四) 坚持创新鼓励先行先试第32-34页
    三、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运行机制第34-42页
        (一) 只涉及承包地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第34-35页
        (二) 包含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社区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第35-42页
第三章 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探索实践的成效与不足第42-54页
    一、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主要成效第42-46页
        (一) 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第42-43页
        (二) 经营管理制度日渐完善第43-44页
        (三) 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基本建立第44页
        (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元第44-46页
    二、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实践的启示第46-48页
        (一) 能人带领与民主管理相互结合第46页
        (二) 创新发展与因地制宜相得益彰第46-47页
        (三) 市场竞争与政策扶持互动融合第47页
        (四) 基层党建与干群关系同步着力第47-48页
    三、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中的不足第48-54页
        (一) 法律体系不健全第48-49页
        (二) 政策配套不到位第49-51页
        (三)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第51-52页
        (四) 农民权益保护不足第52-54页
第四章 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4-62页
    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扫清制度障碍第54-56页
        (一) 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第54-55页
        (二) 加大政策惠农力度第55-56页
    二、强化经营管理体系注重规划引导第56-58页
        (一) 健全管理体制第57页
        (二) 引导规范经营第57-58页
    三、完善配套保障机制保护农民权益第58-62页
        (一) 强化对合作社发展的指导第58-59页
        (二)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第59页
        (三) 完善农村保障机制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基于苏、鄂、鲁707个农户的调查
下一篇:信任程度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基于政府主导和非政府主导两种农地流转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