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基于苏、鄂、鲁707个农户的调查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21页
    1.1 选题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2.1 农地确权、登记和颁证第14-15页
        1.2.2 农地流转市场正规化第15页
        1.2.3 农地抵押融资第15页
        1.2.4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第15-16页
        1.2.5 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第16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9-20页
        1.5.2 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25页
    2.1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第21页
    2.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第21-22页
    2.3 信贷需求识别的研究第22-23页
    2.4 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3-24页
    2.5 文献评述第24-25页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调查设计第25-33页
    3.1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分析框架第25-27页
    3.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信贷市场的作用机制第27-30页
        3.2.1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信贷供给效应第27-28页
        3.2.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信贷需求效应第28-29页
        3.2.3 研究假说第29-30页
    3.3 调查设计及样本选取第30-33页
        3.3.1 调查地区基本情况第30-31页
        3.3.2 调查抽样情况第31-33页
第四章 样本地区农地市场与农村信贷市场分析第33-47页
    4.1 案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第33-38页
        4.1.1 武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第33-34页
        4.1.2 枣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第34-35页
        4.1.3 案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比较分析第35-36页
        4.1.4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4.2 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行为第38-39页
        4.2.1 武汉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行为第38-39页
        4.2.2 枣庄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行为第39页
    4.3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分析第39-41页
        4.3.1 样本农户户主年龄分布第39-40页
        4.3.2 样本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分布第40页
        4.3.3 样本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第40-41页
        4.3.4 样本农户农地经营现状第41页
    4.4 样本农户农地确权与流转现状第41-43页
    4.5 样本农户借贷行为第43-44页
    4.6 样本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第44-46页
    4.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信贷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7-59页
    5.1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信贷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第47-49页
        5.1.1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农地抵押贷款供给规模第47-48页
        5.1.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信贷供给效应的微观证据第48-49页
    5.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信贷需求效应的实证分析第49-56页
        5.2.1 模型和变量选取第49-51页
        5.2.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名义信贷需求第51-53页
        5.2.3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潜在信贷需求第53-56页
    5.3 进一步讨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非正规信贷第56-58页
        5.3.1 模型和变量选取第56页
        5.3.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56-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59-63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59-60页
    6.2 政策建议第60-63页
        6.2.1 修订限制农地抵押的法律政策第60页
        6.2.2 培育正规化的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第60页
        6.2.3 建立健全农地抵押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第60-61页
        6.2.4 利用非正规信贷及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来缓解小规模农户的信贷约束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及支持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