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 | 第10-13页 |
1.1.1 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第10-11页 |
1.1.2 钨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 钨资源的现状 | 第13-19页 |
1.2.1 世界钨资源现状 | 第13-15页 |
1.2.2 中国钨资源现状 | 第15-19页 |
1.3 酸分解白钨矿现状 | 第19页 |
1.4 碱分解白钨矿现状 | 第19-25页 |
1.4.1 苏打烧结法分解白钨矿 | 第20页 |
1.4.2 苏打压煮法分解白钨矿 | 第20-21页 |
1.4.3 热球磨碱分解白钨矿 | 第21-22页 |
1.4.4 碱压煮分解白钨矿 | 第22-24页 |
1.4.5 反应挤出碱分解白钨矿 | 第24-25页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分析方法 | 第27-34页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7-29页 |
2.1.1 原料的来源 | 第27页 |
2.1.2 原料的化学组成及物相分析 | 第27-28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2.1.4 其它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9-34页 |
2.2.1 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渣含WO_3 | 第29-31页 |
2.2.2 硝酸铵重法测定钨矿中的WO_3含量 | 第31-33页 |
2.2.3 X射线多晶衍射法(XRD) | 第33页 |
2.2.4 X-荧光分析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水浸提钨探索研究 | 第34-39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水浸提钨探索实验 | 第34-38页 |
3.2.1 氢氧化钠用量对白钨矿浸出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不同材质坩埚对白钨矿浸出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添加二氧化硅对白钨矿浸出的影响 | 第36页 |
3.2.4 焙烧产物及水浸渣XRD表征及分析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热力学研究 | 第39-52页 |
4.1 前言 | 第39页 |
4.2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主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及分析 | 第39-44页 |
4.2.1 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4.2.2 热力学计算 | 第41-43页 |
4.2.3 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关系图及分析 | 第43-44页 |
4.3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体系中过程热力学研究 | 第44-51页 |
4.3.1 CaWO_4-SiO_2-NaOH体系焙烧过程可能存在的反应 | 第44-45页 |
4.3.2 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关系计算 | 第45-46页 |
4.3.3 CaWO_4-SiO_2-NaOH体系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关系图及分析 | 第46-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 —水浸提钨新工艺研究 | 第52-68页 |
5.1 前言 | 第52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52-54页 |
5.2.1 实验流程图 | 第52-53页 |
5.2.2 试剂用量计算方法 | 第53页 |
5.2.3 白钨矿浸出率计算 | 第53-54页 |
5.3 白钨矿氢氧化焙烧—水浸提钨工艺研究 | 第54-62页 |
5.3.1 氢氧化钠用量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2 二氧化硅用量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3 焙烧温度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4 焙烧时间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5 水浸时间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6 浸出温度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7 液固比对钨浸出的影响 | 第61-62页 |
5.4 白钨矿氢氧化钠焙烧水浸渣研究 | 第62-66页 |
5.4.1 硅酸钙钠(Na_2CaSiO_4) | 第62-63页 |
5.4.2 人工合成硅酸钙钠(Na_2CaSiO_4)初探 | 第63-65页 |
5.4.3 人工合成的硅酸钙钠(Na_2CaSiO_4)水浸研究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