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铁路通过能力、运送能力论文

酒钢铁路运输能力评价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钢铁企业专用铁路功能及运输特点第11-13页
        1.2.1 钢铁企业专用铁路功能分析第11-12页
        1.2.2 钢铁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特点分析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4页
        1.3.1 企业运输系统研究第13页
        1.3.2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4 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2.酒钢铁路运输系统现状第17-34页
    2.1 系统组成第17-18页
    2.2 各核心车站业务分工概况第18-24页
        2.2.1 嘉北站概况第18-20页
        2.2.2 工厂站概况第20-21页
        2.2.3 嘉东站概况第21-22页
        2.2.4 嘉西站概况第22-23页
        2.2.5 嘉策铁路概况第23-24页
        2.2.6 炼铁站概况第24页
    2.3 货物到发运量第24-29页
        2.3.1 运输系统到发量现状及预测第24-25页
        2.3.2 分站货物到发运量第25-29页
        2.3.3 区段货流密度第29页
    2.4 在同行业中的指标完成情况第29-32页
    2.5 酒钢铁路信息化系统概况第32-34页
3.酒钢铁路运输能力分析第34-44页
    3.1 酒钢铁路运输作业流程研究第34-36页
        3.1.1 酒钢铁路运输组织的原则第34页
        3.1.2 影响酒钢铁路运输的相关因素第34-35页
        3.1.3 酒钢铁路运输组织流程第35-36页
    3.2 核心子系统的运输能力分析第36-37页
    3.3 环城运输通过能力研究第37-38页
    3.4 新系统站场设计分析第38-40页
        3.4.1 煤分质项目带来的扩建第38-39页
        3.4.2 新增电厂带来的扩建第39-40页
        3.4.3 新增项目带来的站内扩建第40页
    3.5 嘉策铁路运输能力分析第40-44页
        3.5.1 嘉策线近年来运输任务完成情况第40页
        3.5.2 嘉策铁路运能分析第40-44页
4.酒钢铁路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4.1 环城运输瓶颈分析第44页
    4.2 嘉策线运输瓶颈分析第44页
        4.2.1 人员工作制问题第44页
        4.2.2 设备投入及检修问题第44页
        4.2.3 车站的作业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第44页
    4.3 酒钢铁路信息化存在的不足第44-46页
5.酒钢铁路运输能力提升与优化思路第46-58页
    5.1 环城运输的整体优化第46页
    5.2 嘉策铁路进一步提高运量需要采取的措施第46页
        5.2.1 重载化,提高牵引吨位第46页
        5.2.2 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区间运行时分第46页
        5.2.3 修建预留车站,缩短限制区间的运行时分第46页
    5.3 通过设备改造在运输方式上寻求突破第46-47页
    5.4 合理确定机车使用台数,提高作业效率第47-48页
    5.5 不断延伸铁路信息化第48-58页
        5.5.1 酒钢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第48-49页
        5.5.2 发展具有酒钢特色的DTCS控制系统第49页
        5.5.3 案例一:局车延时结算系统的开发第49-52页
        5.5.4 案例二:延时签证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第52-57页
        5.5.5 铁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效益分析第57-58页
6.嘉峪关区域性铁路枢纽发展设想第58-61页
    6.1 实现车流分流缓解嘉峪关站运输压力第58-59页
    6.2 充分利用周边铁路网线,增加运输途经第59页
    6.3 酒钢依托铁路进一步发展物流产业的设想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基坑工程施工对运营地铁结构的影响及监测
下一篇: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