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践运行情况 | 第7-14页 |
1.1 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特点 | 第7-8页 |
1.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具体适用 | 第8-14页 |
1.2.1 适用依据 | 第8页 |
1.2.2 适用条件 | 第8-11页 |
1.2.2.1 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定条件 | 第8-9页 |
1.2.2.2 附条件不起诉的酌定条件 | 第9-10页 |
1.2.2.3 不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情形 | 第10-11页 |
1.2.2.4 附条件不起诉所附加的条件 | 第11页 |
1.2.3 适用程序 | 第11-14页 |
1.2.3.1 启动程序 | 第11-12页 |
1.2.3.2 决定程序 | 第12页 |
1.2.3.3 考察程序 | 第12-13页 |
1.2.3.4 起诉决定程序 | 第13页 |
1.2.3.5 救济程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践效果 | 第14-16页 |
2.1 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14页 |
2.2 有利于对未成年人优先保护 | 第14-15页 |
2.3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 第15-16页 |
2.4 有利于弥补直接不诉的不足 | 第16页 |
第三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3.1 难以把握与酌定不起诉的区分适用 | 第16-17页 |
3.2 适用条件设置过于简陋 | 第17-18页 |
3.3 考察帮教机制不完善 | 第18页 |
3.4 矫治效果难以保障 | 第18-19页 |
第四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 第19-21页 |
4.1 形成“酌定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的层进式选择机制 | 第19页 |
4.2 明确适用的具体条件 | 第19-20页 |
4.3 建立健全考察帮教机制 | 第20页 |
4.4 积极保障矫正效果 | 第20-21页 |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3-24页 |
致谢 | 第24-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