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全国性断代政区地理研究 | 第10-12页 |
2、历时性区域政区地理研究 | 第12-13页 |
3、断代与区域相结合的政区地理研究 | 第13-14页 |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广西地区南朝时期政区沿革 | 第16-61页 |
第一节 建置沿革概述 | 第16-25页 |
一、第一阶段(宋齐及梁初) | 第16-20页 |
二、第二阶段(梁中后期及陈) | 第20-25页 |
第二节 荆州所辖政区沿革 | 第25-37页 |
一、武陵郡沿革(附郢州、武州) | 第26-29页 |
二、零陵郡沿革(附湘州) | 第29-31页 |
三、临贺郡沿革(附静州) | 第31-35页 |
四、始安郡沿革(附桂州)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广州所辖政区沿革 | 第37-50页 |
一、苍梧郡沿革(附成州) | 第38-40页 |
二、永平郡沿革(附石州) | 第40-42页 |
三、郁林郡沿革(附南定州) | 第42-46页 |
四、桂林郡沿革(附东宁州、宜州) | 第46-49页 |
五、宁浦郡沿革 | 第49-50页 |
六、晋兴郡沿革 | 第50页 |
第四节 交州所辖政区沿革 | 第50-58页 |
一、交趾郡沿革(附黄州) | 第51-52页 |
二、合浦郡沿革(附越州、安州) | 第52-58页 |
第五节 宁州所辖政区沿革 | 第58-61页 |
一、牂柯郡沿革 | 第59-60页 |
二、西平郡沿革 | 第60页 |
三、兴古郡沿革 | 第60-61页 |
第二章 广西地区南朝时期的政区制度与政区要素的变化 | 第61-83页 |
第一节 政区制度的变化 | 第61-80页 |
一、都督区制度 | 第61-66页 |
二、州郡县乡里制度 | 第66-75页 |
三、羁縻、镇抚制度 | 第75-80页 |
第二节 政区要素的变化 | 第80-83页 |
一、政区密度激增 | 第80-81页 |
二、政区幅员缩小及其他要素变化 | 第81-83页 |
第三章 广西地区南朝时期政区变化的原因与相应治策 | 第83-89页 |
第一节 影响政区变化的因素 | 第83-86页 |
一、政治因素 | 第83-85页 |
二、经济和文化因素 | 第85页 |
三、地理因素 | 第85-86页 |
第二节 中央政府的相应治策 | 第86-89页 |
一、政区犬牙交错 | 第86页 |
二、羁縻统治 | 第86-87页 |
三、防范压制地方势力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后记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