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港口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2 研究基础 | 第16-23页 |
2.1 区域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1 生态承载力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2.1.2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0-23页 |
2.2.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2.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21-23页 |
3 港口生态承载力的复合评价模型 | 第23-37页 |
3.1 港口生态系统的SD模型 | 第23-31页 |
3.1.1 港口生态系统分析 | 第23-25页 |
3.1.2 港口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 第25-29页 |
3.1.3 港口生态系统的SD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3.2 港口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4页 |
3.2.1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1-32页 |
3.2.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第32-33页 |
3.2.3 理想状态参比值的确定 | 第33页 |
3.2.4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3-34页 |
3.3 基于SD模型及状态空间评价模型的港口生态承载力复合评价模型 | 第34-37页 |
3.3.1 状态空间评价模型 | 第34-36页 |
3.3.2 港口生态承载力的复合评价模型 | 第36-37页 |
4 算例分析 | 第37-59页 |
4.1 参数设定与模型检验 | 第37-41页 |
4.1.1 参数设定 | 第37-38页 |
4.1.2 模型检验 | 第38-41页 |
4.2 生态承载状况现状分析 | 第41-48页 |
4.2.1 目标层承载状况分析 | 第41-42页 |
4.2.2 分目标层承载状况分析 | 第42-48页 |
4.3 生态承载状况敏感性分析 | 第48-49页 |
4.3.1 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48页 |
4.3.2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4.4 生态承载状况动态预测 | 第49-59页 |
4.4.1 预测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4.4.2 不同方案下生态承载状况预测分析 | 第51-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