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大将军文职化问题考论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二)大将军、文职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9-12页 |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一、汉代大将军文职化现象概述 | 第13-36页 |
| (一)大将军的由来 | 第13-18页 |
| 1.早期国家时,部落或国家最高领袖担任军事职责 | 第13-14页 |
| 2.春秋战国时期,出将入相 | 第14-16页 |
| 3.秦朝时,太尉掌最高武事 | 第16-17页 |
| 4.汉朝时,大将军与大司马掌武事 | 第17-18页 |
| (二)汉代大将军人物考辨 | 第18-29页 |
| (三)大将军由武职到文职的演变 | 第29-31页 |
| 1.武职大将军 | 第30页 |
| 2.文职大将军 | 第30-31页 |
| (四)文、武大将军的职能特征 | 第31-36页 |
| 1.武职大将军的职能特征 | 第31-33页 |
| 2.文职大将军的职能特征 | 第33-36页 |
| 二、汉代大将军文职化与政治局面 | 第36-55页 |
| (一)文武分职与文武合一 | 第36-39页 |
| 1.从官职设置上,文武分职 | 第36-37页 |
| 2.从官员任用上,文武合一 | 第37-39页 |
| (二)以文代武趋势 | 第39-43页 |
| (三)汉代文职大将军的选任 | 第43-49页 |
| 1.文职大将军出身 | 第43-45页 |
| 2.文职大将军的选任方式 | 第45-46页 |
| 3.文职大将军的授命仪式 | 第46-47页 |
| 4.文职大将的任期及归属 | 第47-49页 |
| (四)弱化三公的政治设计 | 第49-55页 |
| 1.三公位高权重 | 第49-51页 |
| 2.削弱相权 | 第51-52页 |
| 3.加强皇权 | 第52-55页 |
| 三、汉代大将军文职化对汉代政局的影响 | 第55-65页 |
| (一)文职大将军对汉代权力结构的影响 | 第55-59页 |
| 1.外戚势力膨胀 | 第55-57页 |
| 2.外戚宦官轮流执政 | 第57-58页 |
| 3.党锢之祸 | 第58-59页 |
| (二)文职大将军对汉代军事的影响 | 第59-61页 |
| (三)文职大将军与后代政局 | 第61-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