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加工利用论文

云南褐煤成型及气化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煤炭成型技术第12-14页
        1.1.1 型煤的特点及应用第12-13页
        1.1.2 国内外型煤研究利用现状第13页
        1.1.3 型煤的发展前景第13-14页
    1.2 型煤的制备方法第14页
        1.2.1 热压成型第14页
        1.2.2 无粘结剂冷压成型第14页
        1.2.3 有粘结剂冷压成型第14页
    1.3 型煤粘结剂类型及理论基础第14-16页
        1.3.1 有机粘结剂第14-15页
        1.3.2 无机粘结剂第15-16页
        1.3.3 复合粘结剂第16页
        1.3.4 传质理论第16页
    1.4 影响粉煤成型的主要因素第16-18页
        1.4.1 粘结剂种类及用量第17页
        1.4.2 成型方法第17页
        1.4.3 煤质特性第17页
        1.4.4 成型压力第17-18页
    1.5 型煤的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第18页
        1.5.1 冷、热压机械强度第18页
        1.5.2 热稳定性第18页
        1.5.3 水分第18页
    1.6 型煤气化技术及过程基本理论第18-20页
        1.6.1 气化技术第18-19页
        1.6.2 气化过程基本原理第19-20页
    1.7 气化特性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1.7.1 反应活性第20-21页
        1.7.2 粘结性第21页
        1.7.3 机械强度第21页
    1.8 型煤气化的特点第21-22页
        1.8.1 优点第21-22页
        1.8.2 缺点第22页
    1.9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3-28页
    2.1 论文研究内容第23页
    2.2 试验原料第23页
    2.3 试验仪器第23-24页
    2.4 试验方案第24-26页
        2.4.1 褐煤成型第24-25页
        2.4.2 型煤热解第25页
        2.4.3 型煤气化第25-26页
    2.5 煤质分析第26-28页
        2.5.1 工业分析第26页
        2.5.2 元素分析第26页
        2.5.3 检测方法第26-28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8-58页
    3.1 工艺条件对型煤机械强度的单因素影响第28-29页
        3.1.1 粒度组成第28页
        3.1.2 成型温度第28-29页
        3.1.3 粘结剂含量第29页
    3.2 工艺条件优化第29-33页
        3.2.1 实验设计第30页
        3.2.2 实验结果与方差分析第30-32页
        3.2.3 实验结果讨论第32-33页
    3.3 粘结剂组分对型煤机械强度的单因素影响第33-36页
        3.3.1 淀粉对型煤成型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3.3.2 CaO对型煤成型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3.3.3 PVA对型煤成型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3.4 粘结剂组分含量优化第36-42页
        3.4.1 实验设计第36页
        3.4.2 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第36-39页
        3.4.3 结果讨论第39-42页
    3.5 型煤水分、灰分和低位发热量的测试第42页
    3.6 粘结剂组分对型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第42-46页
        3.6.1 热解反应活性第43-44页
        3.6.2 热解动力学参数第44-46页
    3.7 粘结剂组分对型煤气化动力学影响第46-52页
        3.7.1 气化反应速率第47-49页
        3.7.2 气化反应活性第49-51页
        3.7.3 气化动力学参数第51-52页
    3.8 工艺条件对型煤气化动力学影响第52-55页
        3.8.1 粘结剂含量第52-54页
        3.8.2 气化温度第54-55页
    3.9 粘结剂组分对型煤气化的热力学影响第55-58页
        3.9.1 淀粉对型煤气化的热力学影响第56页
        3.9.2 CaO对型煤气化的热力学影响第56-57页
        3.9.3 PVA对型煤气化的热力学影响第57-58页
第四章 理论分析第58-66页
    4.1 型煤表面润湿性分析第58页
    4.2 型煤表面官能团分析第58-59页
    4.3 型煤孔隙结构分析第59-60页
    4.4 型煤热解量子化学研究第60-66页
        4.4.1 量子化学在煤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的应用第60页
        4.4.2 计算方法第60-61页
        4.4.3 本论文研究方法第61-62页
        4.4.4 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结构参数第62-65页
        4.4.5 热力学及动力学函数分析第65-66页
第五章 应用分析第66-72页
    5.1 政策可行性第66页
    5.2 技术可行性第66-68页
    5.3 经济评价第68-72页
        5.3.1 市场分析第68页
        5.3.2 经济分析第68-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获奖情况)第80-82页
附录B (部分GAUSSIAN软件计算内容)第82-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金属密封结构优化及热结构耦合研究
下一篇:丁腈橡胶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