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的概念和内涵 | 第8-17页 |
(一)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形成的背景及发展 | 第8-9页 |
(二)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的内涵 | 第9-13页 |
1.个人的爱必须充分唤起对方的爱,否则个人的爱就是无力的、苍白的 | 第10页 |
2.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第10-11页 |
3. 家庭产生的前提是婚姻,婚姻是否存续是由社会物质的本质决定的 | 第11-12页 |
4. 家庭的产生得益于社会生产、社会交换和社会消费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 第12页 |
5. 在家庭中父母有义务全面教育和培养孩子 | 第12-13页 |
(三)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的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1. 关于婚姻家庭道德的观点 | 第13页 |
2. 关于两性平等的观点 | 第13-14页 |
(四)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对当下我国和谐社会下婚姻家庭建设的意义 | 第14-17页 |
1. 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 第14-15页 |
2.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第15页 |
3. 提供研究和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科学方法 | 第15-17页 |
二、和谐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建设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 第17-28页 |
(一)婚姻家庭与婚姻家庭建设的内涵、特点和发展历程 | 第17-22页 |
1. 婚姻 | 第17-19页 |
2. 家庭 | 第19-22页 |
(二)建国以来我国婚姻家庭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2-25页 |
1.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 | 第22页 |
2.确立了婚姻自由的恋爱观 | 第22页 |
3.以人为本,男女平等,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 第22-25页 |
(三)当下我国婚姻家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1. 功利主义色彩明显 | 第25-26页 |
2. 性观念开放度过大 | 第26页 |
3. 传统分工模式根深蒂固 | 第26-28页 |
三、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视角指导下的和谐家庭建设举措 | 第28-37页 |
(一)理论建设 | 第29-31页 |
1. 以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为根本的价值导向 | 第29-30页 |
2. 以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家庭美德为基础 | 第30页 |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 第30-31页 |
(二)具体举措 | 第31-37页 |
1. 树立新型的婚姻家庭观,推动婚姻家庭向现代化转变 | 第31-33页 |
2. 加强道德建设 | 第33-34页 |
3. 建立健全相关的婚姻家庭法律和制度建设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