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 第12-19页 |
(一)“中国梦”的由来 | 第12-13页 |
1.中国梦理论的提出 | 第12页 |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 第12-13页 |
(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 第13-16页 |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 第13-14页 |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 | 第14-15页 |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 第15-16页 |
(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 第16-18页 |
1.“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界定 | 第16-17页 |
2.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四)“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关系 | 第18-19页 |
1.前三十年是“中国梦”的奠基阶段 | 第18页 |
2.后三十年是“中国梦”的腾飞阶段 | 第18-19页 |
二、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多维呈现 | 第19-35页 |
(一)中国道路的连续探索 | 第19-25页 |
1.探索历程:从探索任务的提出到探索任务的基本完成 | 第19-21页 |
2.探索原则: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第21-22页 |
3.探索内容:从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22-25页 |
(二)中国精神的不断发展 | 第25-28页 |
1.中国精神核心内涵的不断充实:从爱国主义到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 第25-27页 |
2.中国精神的弘扬途径的不断拓展 | 第27-28页 |
(三)中国力量的持续汇聚 | 第28-33页 |
1.核心力量: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党建科学化 | 第29-31页 |
2.依靠力量:从工农联盟到民族大团结 | 第31-32页 |
3.联合力量:从联合知识分子到更广泛的联合 | 第32-33页 |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物质财富的持续积累 | 第33-35页 |
1.制度:从搭建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到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 第33-34页 |
2.我国社会主义物质财富: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小康 | 第34-35页 |
三、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特点和启示 | 第35-38页 |
(一)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特点 | 第35页 |
1.前后两个三十年具有明显连续性特点 | 第35页 |
2.前后两个三十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 第35页 |
(二)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启示 | 第35-38页 |
1.实现中国梦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 第35-36页 |
2.实现中国梦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36页 |
3.实现中国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第36页 |
4.要坚持“两个不能否定” | 第36页 |
5.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