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山东省莒县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8-13页 |
一、我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概述 | 第13-18页 |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 社区 | 第13页 |
2. 农村社区 | 第13-14页 |
(二)我国农村社区类型 | 第14-15页 |
1. 一村一社区 | 第14页 |
2. 多村一社区 | 第14页 |
3. 村庄合并社区 | 第14-15页 |
4. 企业社区 | 第15页 |
(三)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 第15-18页 |
1.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 | 第15-16页 |
2.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 | 第16页 |
3.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 | 第16-18页 |
二、莒县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 第18-32页 |
(一)莒县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 第18页 |
1. 莒县概况 | 第18页 |
2. 莒县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 第18页 |
(二)莒县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 第18-19页 |
1. 分散居住型 | 第18页 |
2. 集中居住型 | 第18-19页 |
(三)莒县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做法 | 第19-25页 |
1. 立足实际,科学制定社区规划 | 第19-20页 |
2. 民主选举,成立社区自治组织 | 第20-21页 |
3. 积极探索,推动社区长效运转 | 第21-25页 |
(四)典型社区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1. 城阳街道墩头社区 | 第25-28页 |
2. 桑园镇芦家河社区 | 第28-29页 |
3. 店子集镇店子社区 | 第29-30页 |
(五)莒县农村社区建设初步成效 | 第30-32页 |
1. 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 第30页 |
2. 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第30页 |
3. 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 第30-31页 |
4. 拓宽了村级发展空间 | 第31页 |
5.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 第31-32页 |
三、莒县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社区规划标准不高,建设工作开展不平衡 | 第32页 |
(二) 社区党组织实体化,社区行政化倾向问题 | 第32-33页 |
1. 政府主导色彩浓厚 | 第32-33页 |
2. 村民自治不足 | 第33页 |
(三)社区发展后劲不足,运转维持困难 | 第33-34页 |
1. 专业人才匮乏 | 第33页 |
2. 财力支撑不足 | 第33-34页 |
3. 主要劳动力短缺 | 第34页 |
(四)社区群众认识偏差,积极性不足 | 第34-35页 |
1. 对社区建设认识不到位 | 第34-35页 |
2. 自治意识差 | 第35页 |
3. 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 第35页 |
(五) 社区有效服务供给不足 | 第35-37页 |
1. 非中心村服务缺位 | 第35-36页 |
2. 权力下放不到位 | 第36-37页 |
3. 社会组织力量薄弱 | 第37页 |
(六)村集体资产处置比较困难 | 第37-38页 |
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 | 第38-41页 |
(一) 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 | 第38页 |
(二) 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 第38-39页 |
1. 推广典型经验 | 第38页 |
2. 鼓励村民入股经济合作组织 | 第38-39页 |
3. 鼓励城乡资本参与经济组织运营 | 第39页 |
(三) 完善社区治理机制 | 第39页 |
1. 进一步推动权力下放 | 第39页 |
2. 鼓励社区治理创新 | 第39页 |
3.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 第39页 |
(四) 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 第39-40页 |
1. 发展民间社会组织 | 第39-40页 |
2. 引入市场竞争模式 | 第40页 |
3. 加大引入公益扶助力量 | 第40页 |
4. 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 第40页 |
(五)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1. 社区管理者队伍建设 | 第40页 |
2. 抓好社区经济组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 第40页 |
3. 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