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1 前言 | 第9页 |
2 BPV | 第9-17页 |
2.1 BPV的类型 | 第9-11页 |
2.2 BPV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11-16页 |
2.3 BPV的致病机制和免疫机理 | 第16页 |
2.4 不同BPV所致的肿瘤类型 | 第16-17页 |
3 BP的流行病学 | 第17页 |
4 BP的诊断与防治 | 第17-19页 |
4.1 BP的诊断 | 第17-18页 |
4.2 BP的防治 | 第18-19页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BPV13 L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20-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27页 |
1.1 基因组、质粒及菌株 | 第2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1.3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1页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1-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2.1 原核表达质粒pET28a-L1的构建及鉴定 | 第27-30页 |
2.2 原核表达质粒pET28a-L1的表达及优化 | 第30-31页 |
2.3 重组表达蛋白的纯化和鉴定 | 第31-3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3-37页 |
3.1 L1基因PCR结果 | 第33-34页 |
3.2 菌落PCR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ET28a-L1 | 第34页 |
3.3 pET28a-L1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及测序 | 第34-35页 |
3.4 原核表达质粒pET28a-L1的诱导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 | 第35页 |
3.5 L1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5-36页 |
3.6 L1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6页 |
3.7 L1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兔抗BPV13-L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 第39-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1.1 主要实验器械 | 第39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1.4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2.1 阴性血清采集 | 第40页 |
2.2 免疫原的制备 | 第40-41页 |
2.3 抗L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1页 |
2.4 效价测定 | 第41-42页 |
2.5 特异性鉴定 | 第4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3.1 抗L1多克隆抗体效价检测 | 第42页 |
3.2 抗L1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BPV13 L1蛋白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 第45-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5-47页 |
1.1 细胞、菌种和载体 | 第4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1.3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6页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3页 |
2.1 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L1的构建及鉴定 | 第47-49页 |
2.2 NIH3T3细胞的复苏、培养和冻存 | 第49页 |
2.3 提取无内毒素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L1 | 第49-50页 |
2.4 脂质体介导pEGFP-N1-L1转染NIH3T3细胞 | 第50-51页 |
2.5 重组蛋白EGFP-L1的表达检测 | 第51-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57页 |
3.1 L1基因PCR结果 | 第53-54页 |
3.2 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L1的双酶切鉴定及测序 | 第54页 |
3.3 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 第54-55页 |
3.4 荧光定量PCR检测EGFP-L1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55-56页 |
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P-L1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缩略词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