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罗兰·巴尔特书写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0-15页
    一、选题原由和写作主旨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主要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什么是书写——巴尔特的书写观第15-27页
    第一节 巴尔特书写观的历史语境与思想渊源第15-17页
    第二节 巴尔特的书写观第17-27页
        一、内容层的坚持——“真实”第17-19页
        二、表达层的执着——“创造”第19-23页
        三、真实、创造与“易位”第23-27页
第二章 巴尔特书写观的批评实践第27-46页
    第一节 先锋队的后卫——寻找“第三种语言活动”第27-29页
    第二节 巴尔特的“易位”实践第29-46页
        一、《罗兰·巴尔特自述》的人称交替使用第30-34页
        二、断片美学——以《恋人絮语》为例第34-40页
        三、摄像式的阅读书写——以《S/Z》为例第40-43页
        四、悬置的痴迷——括弧的运用第43-46页
第三章 巴尔特的“介入”及其书写旋律上的和声第46-54页
    第一节 巴尔特的多重“死亡”及其“介入”第46-48页
    第二节 巴尔特书写旋律上的和声第48-50页
    第三节 巴尔特的书写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启示第50-54页
        一、中国文学对于真实性问题理解的误区第50-52页
        二、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的启发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曹桂林小说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下一篇:村上春树与金英夏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以后现代主义倾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