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生物质基氮掺杂层次孔炭/硫复合物的创制及锂硫电池性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20页
    1.1 孔炭的简介第9页
    1.2 孔炭的制备第9-14页
        1.2.1 孔炭制备的前驱体第9-11页
            1.2.1.1 不可再生资源第9-10页
            1.2.1.2 可再生资源第10-11页
        1.2.2 孔炭的制备方法第11-14页
            1.2.2.1 活化法第12-13页
                1.2.2.1.1 物理活化法第12页
                1.2.2.1.2 化学活化法第12-13页
            1.2.2.2 模板法第13-14页
                1.2.2.2.1 软模板法第13页
                1.2.2.2.2 硬模板法第13-14页
    1.3 孔炭用作锂硫电池第14-18页
        1.3.1 锂硫电池简介第14-15页
        1.3.2 孔炭结构对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影响第15-18页
            1.3.2.1 孔径分布第15-16页
            1.3.2.2 孔体积第16页
            1.3.2.3 表面性质第16-17页
            1.3.2.4 导电性第17-18页
    1.4 课题选择的意义第18-19页
    1.5 仪器、表征手段以及试剂第19-20页
        1.5.1 实验仪器设备第19页
        1.5.2 分析仪器第19页
        1.5.3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19-20页
第2章 聚苯胺包覆的多孔炭/硫复合物的制备及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第20-31页
    2.1 实验部分第20-22页
        2.1.1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20-21页
        2.1.2 含氮多孔炭壳的制备第21页
        2.1.3 多孔炭壳/硫复合物的合成第21页
        2.1.4 多孔炭壳/硫/聚苯胺的合成第21页
        2.1.5 锂硫电池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1-22页
    2.2 结果和讨论第22-27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虾壳基氮掺杂层次孔炭的制备及锂硫电池性能第31-41页
    3.1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1.1 虾壳孔炭的合成第31-32页
        3.1.2 炭/硫复合物的合成第32页
        3.1.3 锂硫电池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3.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强热轧FBDP钢的生产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钛薄膜氢气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