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8页 |
1.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4.1 文献研究 | 第10页 |
1.4.2 对比分析 | 第10-12页 |
2 关于小品书法 | 第12-18页 |
2.1 小品书法及其定位 | 第12-13页 |
2.2 展厅中的小品现象——断裂的碎片 | 第13-15页 |
2.3 传统视野中的书法小品 | 第15-18页 |
3 北宋文士随笔性格的形成 | 第18-28页 |
3.1 高度繁荣的北宋文化下文士群体的兴起 | 第18-19页 |
3.2 北宋时期文以载道说对文学小品和书法小品形成的意义 | 第19-21页 |
3.3 宋代文士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趣 | 第21-23页 |
3.3.1 禅宗思维的引入 | 第21-22页 |
3.3.2 三教合一下的士风转变 | 第22-23页 |
3.4 北宋文士的思维特性及其表述方式 | 第23-26页 |
3.5 随笔性格对北宋书法小品化的影响 | 第26-28页 |
4 道家美学对书论小品化的影响 | 第28-34页 |
4.1 道家、道学、道对北宋书论小品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 道家心性学对北宋书法小品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 道家美学对北宋书法小品的指导意义 | 第31-34页 |
5 北宋书法小品与当下书法小品现象差异 | 第34-38页 |
5.1 视觉选择背后的差异 | 第34-35页 |
5.2 空间背后和形式构造审美的差异 | 第35-36页 |
5.3 内容的本体差异——情志的本源性 | 第36-38页 |
6 结语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入展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