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4-19页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6-19页
        1.2.3 文献评析第19页
    1.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21-36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第21-22页
    2.2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第22-23页
        2.2.2 普惠金融理论第23-24页
        2.2.3 长尾理论第24-25页
    2.3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25-26页
    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26-33页
        2.4.1 互联网融资第27-31页
        2.4.2 第三方支付第31-32页
        2.4.3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第32-33页
    2.5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第36-53页
    3.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第36-40页
        3.1.1 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分析第36-37页
        3.1.2 互联网融资业务模式及特点——以红岭创投为例第37-38页
        3.1.3 互联网融资业务对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第38-40页
    3.2 互联网理财对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冲击第40-43页
        3.2.1 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分析第40页
        3.2.2 互联网理财业务模式及特点——以余额宝为例第40-41页
        3.2.3 互联网理财业务对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冲击第41-43页
    3.3 互联网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冲击第43-49页
        3.3.1 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分析第43-44页
        3.3.2 互联网支付业务模式及特点——以微信支付为例第44-46页
        3.3.3 互联网支付业务对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冲击第46-49页
    3.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信息资源的冲击第49-52页
        3.4.1 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来源第49-50页
        3.4.2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第50-51页
        3.4.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信息资源的冲击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53-64页
    4.1 工商银行互联网发展历程第53-55页
        4.1.1 工商银行简介第53页
        4.1.2 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探索第53-55页
    4.2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第55-60页
        4.2.1 融e购电商平台第56-57页
        4.2.2 融e行直销平台第57-58页
        4.2.3 融e联即时通信平台第58-60页
    4.3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线第60-63页
        4.3.1 支付产品线第60-61页
        4.3.2 投资产品线第61-62页
        4.3.3 融资产品线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问题第64-70页
    5.1 互联网品牌建设缺乏深度第64页
    5.2 客户基础有待夯实、客户体验亟需提升第64-66页
        5.2.1 活跃用户不足、客户基础有待夯实第64-65页
        5.2.2 客户覆盖范围不足,农村市场几近空白第65页
        5.2.3 业务流程繁琐、客户体验不佳第65-66页
    5.3 产品供给不完善、同质化问题严重第66页
    5.4 营销方式有待改善第66-67页
        5.4.1 细分市场不够明确,无法精准营销第66-67页
        5.4.2 营销渠道过度依赖传统网点第67页
    5.5 渠道整合能力有待提高第67-68页
        5.5.1 线上信息流不够顺畅第67页
        5.5.2 线下业务待客上门的方式未能改善第67-68页
        5.5.3 线上贷款业务抓大放小的观念未能转变第68页
        5.5.4 线上线下衔接能力不足第68页
    5.6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配套建设问题第68-69页
        5.6.1 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流失第68-69页
        5.6.2 交易安全存在隐患第69页
    5.7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的完善第70-76页
    6.1 立足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第70-71页
        6.1.1 强化子品牌的差异化定位第70页
        6.1.2 改进品牌外在形象第70页
        6.1.3 丰富品牌宣传方式第70-71页
    6.2 围绕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第71页
        6.2.1 网点柜面优化业务流程第71页
        6.2.2 网络渠道着重提升客户体验第71页
    6.3 打破部门局限,创新金融产品第71-72页
    6.4 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创新营销推广模式第72-73页
        6.4.1 创新营销推广模式,开展“社交式”营销第72-73页
        6.4.2 全面整合营销资源,开展“联动式”营销第73页
        6.4.3 找准目标客户,开展“精准式”营销第73页
    6.5 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第73-74页
        6.5.1 线上渠道重在便捷第73-74页
        6.5.2 线下渠道重在专业第74页
    6.6 做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持第74-75页
        6.6.1 发掘与培养人才、提升互联网金融团队竞争力第74-75页
        6.6.2 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筑牢风险防控体系第75页
    6.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图技术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研究--以工行A支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