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写术语表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2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价值、概念和理论 | 第20-40页 |
2.1 表达自由的历史渊源与宪政价值 | 第20-27页 |
2.1.1 表达自由的历史渊源 | 第20-25页 |
2.1.2 表达自由的宪政价值 | 第25-27页 |
2.2 表达自由的主要理论 | 第27-29页 |
2.3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权利范围的扩大 | 第29-40页 |
2.3.1 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其信息传播特点 | 第29-33页 |
2.3.2 表达自由与网络表达自由 | 第33-36页 |
2.3.3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权利范围的扩大 | 第36-39页 |
2.3.4 网络表达自由的宪政价值 | 第39-40页 |
3 网络表达自由的基本原则与法律保障 | 第40-49页 |
3.1 保障网络表达自由应遵循的原则 | 第40-42页 |
3.2 限制网络表达自由的界限 | 第42-44页 |
3.3 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 | 第44-49页 |
4 中外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 | 第49-67页 |
4.1 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4.2 国外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 | 第50-58页 |
4.2.1 美国通讯端庄法违宪 | 第51-53页 |
4.2.2 英国互联网管理委员会 | 第53-54页 |
4.2.3 德国多元媒体法 | 第54-55页 |
4.2.4 韩国网络实名制 | 第55-56页 |
4.2.5 新加坡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 | 第56-58页 |
4.3 我国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 | 第58-65页 |
4.3.1 我国法律对网民行为的规制 | 第58-63页 |
4.3.2 我国法律对网站行为的规制 | 第63-65页 |
4.4 网络表达自由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5-67页 |
5 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中国的网络表达自由 | 第67-70页 |
(一)以宪法和相关基本法作为基准,提高我国针对互联网的立法层级,细化相关法律 | 第67页 |
(二)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 | 第67-68页 |
(三)明确网络服务商责任,减轻网络服务商负担 | 第68页 |
(四)通过立法加快网络实名制的实施 | 第68-70页 |
6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