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机自省的恶意软件分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虚拟化安全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虚拟化面临的安全威胁 | 第11-12页 |
1.2.2 虚拟化安全的研究方向 | 第12-13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8-29页 |
2.1 虚拟化技术 | 第18-20页 |
2.1.1 虚拟化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2.1.2 主流虚拟化技术介绍 | 第19-20页 |
2.2 虚拟机自省的研究 | 第20-25页 |
2.2.1 虚拟机自省的瓶颈问题 | 第20-21页 |
2.2.2 自省机制的事件分类 | 第21-23页 |
2.2.3 虚拟机自省的应用 | 第23-25页 |
2.3 恶意软件分析技术研究 | 第25-27页 |
2.3.1 静态分析法 | 第25-26页 |
2.3.2 动态分析法 | 第26页 |
2.3.3 基于API的动态分析法 | 第26-27页 |
2.4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VMI的恶意软件分析方法 | 第29-46页 |
3.1 系统调用概述 | 第29-32页 |
3.1.1 API函数和系统调用的对比 | 第29-30页 |
3.1.2 Windows中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 | 第30-32页 |
3.2 基于Hook的系统调用提取 | 第32-35页 |
3.2.1 Windows钩子函数 | 第32-33页 |
3.2.2 系统调用的Hook方法 | 第33-35页 |
3.3 基于VMI的系统调用提取 | 第35-38页 |
3.3.1 Xen内存虚拟化的原理和事件通道机制 | 第35-37页 |
3.3.2 定位系统调用的内存位置 | 第37页 |
3.3.3 设置中断事件捕获系统调用 | 第37-38页 |
3.4 系统调用的提取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4.1 构造q维特征向量 | 第39页 |
3.4.2 相似度度量 | 第39-40页 |
3.4.3 聚类与分类算法 | 第40-41页 |
3.5 实验评估 | 第41-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XSM的分离式VMI模型 | 第46-57页 |
4.1 Xen安全模块 | 第46-47页 |
4.2 基于XSM的FLASK安全架构 | 第47-50页 |
4.3 模块设计与实现细节 | 第50-53页 |
4.3.1 配置监控器 | 第51-52页 |
4.3.2 修改Domain U | 第52页 |
4.3.3 VMI应用部署 | 第52-53页 |
4.4 实验测试 | 第53-56页 |
4.4.1 自省功能验证 | 第54-55页 |
4.4.2 性能评估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57页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57-58页 |
5.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